今天是 登录    注册           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树立低碳理念 促进鄂州经济可持续发展

信息来源:鄂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日期:2014-07-08

鄂州市发改委环资科王运平

“十二五”以来,鄂州市低碳工作在湖北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发改委的大力支持下,坚持把发展低碳经济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将低碳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强化工作措施,千方百计降低碳排放强度,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全市低碳工作基本情况

2011年和2012年,全市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分别下降4.2%5.7%,超额完成了省里下达的4%3.9%的目标任务。2013年下降4.06%十二五前三年累计降低13.96%,可完成进度目标(18%)的75.6%。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转变传统观念,提高发展低碳经济的认识

发展低碳经济,一方面要积极承担环境保护责任,完成国家节能减排指标的要求;另一方面要调整经济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益,发展新兴工业,建设生态文明。鄂州市的产业结构偏重,发展低碳经济潜力十分巨大,为此,鄂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发展低碳经济工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统一思想、研究部署发展低碳经济工作,全市上下对发展低碳经济认识高度一致,认为在鄂州市建立低碳经济改革试验区是十分必要的,亦可为全省低碳经济建设探索一条路子。

(二)围绕减碳目标,认真落实目标责任

低碳作为经济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鄂州市各级对此高度重视,市委、市政府坚持把减碳目标纳入全市目标考核体系,对各区、街办下达任务,并层层签订目标责任状,将责任落实到各相关单位。市政府先后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低碳工作,专门进行部署安排。市应对气候变化及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协调组织全市节能减碳工作,组织开展重点耗能企业能效对标、能效评价、合同能源管理等活动,已形成一套组织领导、责任考评、监测监督的低碳工作运行体系。

(三)突出重点领域,加大高碳产业改造力度

降低碳排放水平主要途径是节能。一是实施重大工业节能工程。鄂州市能源消耗主要集中在鄂城钢铁有限责任公司、湖北鄂州发电有限责任公司等13家年能耗过1万吨标煤的企业,它们既是能耗大户,又是节能潜力所在。这13家企业总耗能占全市总能耗的80%以上,抓好这些重点企业的节能减排控制性工程,可大大降低全市整体能耗水平。先后实施和建成了鄂钢高炉煤气余压回收发电装置(TRT)、富余煤气发电、鄂州电厂尾水余能发电、汽轮机通流改造、供热锅炉提效综合升级改造、吴城公司电炉节能、鸿泰公司能量系统优化、球团厂生产系统节能等一批重大节能工程,这批重点节能项目的实施,有效降低了全市碳排放强度。二是加大公共机构节能改造力度。“十二五”以来,鄂州市加大了对机关、医院、学校、商场等公共机构节能改造力度,大量实施了中央空调供热制冷改造、高效节能灯改造、节能门窗改造、外墙保温、燃煤锅炉天然气改造等典型的公共机构节能项目,节能效果明显。三是深入推进建筑节能。推进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规模达28.8万平方米,积极开展绿色建筑创建,创建规模达4万平方米,实施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面积2万平方米。继续巩固并扩大“禁实”成果,将“禁实”工作向区乡镇扩展延伸,大力推广应用新型墙材,全市新型墙材应用率达95%以上。四是加大农村环境的整治和农村可再生清洁能源建设力度。先后开展了“清洁乡村、美化家园”行动、“村庄环境整治”、“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等专项活动,实施了全市城乡垃圾一体化工程,建成了以沼气、太阳能开发利用为纽带的生态家园低碳生活小区123个、循环生态农业示范小区112处。

(四)调整产业结构,推进传统产业低碳升级

“十二五”以来,鄂州市围绕建设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先行区的目标,进一步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通过优化经济结构来促进资源节约。一是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围绕冶金、建材、电力、机械等主要行业,实施一批低碳升级改造项目。重点实施了鄂钢宽厚板、冷轧薄板、球团厂二期、世纪新峰二期、归一节能环保建材、国权年产60万立方加气砖、吴城特优钢等一批生产规模大、工艺装备新、能效水平好的项目,通过这些项目的实施,将大大优化产品结构,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二是发展壮大高新技术产业。主要依托葛店高新技术开发区,加快与武汉东湖高新区进行对接,围绕生物医药、新材料、电子信息、新型化工等领域,实施如比克电池、嘉吉烯王、爱民药业、富晶电子、海讯精密机械等一批投资额度大、技术含量高、高产出、低消耗的项目,形成高新技术产业集群,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比重逐年增加。三是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和节能环保产业。按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鄂州市在全省率先出台了《实施服务业跨越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和《服务业跨越发展战略规划纲要》,出台了《鄂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实施意见》,采取一系列鼓励政策加快培育现代服务业和节能环保产业,服务业和节能环保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逐步提高。

(五)淘汰落后产能,夯实低碳经济的基础

十二五以来,鄂州市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力度,重点开展了小水泥、小钢铁、小造纸、小印染等多项专项治理。经过近3年的治理,到2013年底,全市共关停小炼铁46家,淘汰落后炼铁产能183万吨;关停小水泥企业48家,淘汰小立窑水泥产能450吨;关停小印染企业8家,淘汰落后印染产能15100吨;关停全市唯一的一条草浆生产线,淘汰落后的污染重的草浆生产能力10000吨;关停小再生纸生产企业15家,淘汰无任何治污设施污染严重的再生造纸能力45000吨。全市143家小选矿厂已全部拆除完毕,先后出动各种车辆330台次,大型挖掘机等190多台次,人员1600余人次,拆除车间厂房12000余平方米,拆除吊离球磨机115吧(套)、磁选机98台(套)、破碎机110台(套),全市非法违法小选矿整治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关停小选矿。

(六)推进资源节约和利用,探索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鄂州市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减少碳排放的重要途径。一是推进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大力利用生产、生活废弃物,实现资源化、减量化、可循环。对电厂粉煤灰、选矿尾渣、冶炼废渣等大宗工业固体废弃物实行资源化利用,目前我市电厂粉煤灰和钢厂冶炼废渣综合利用率均达100%二是扶持资源综合利用企业。充分利用国家现有的鼓励政策,引导企业积极开展资源综合利用,到2013年底,已有33家企业获得湖北省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工艺)认证,享受有关优惠政策,年综合利用工业废物67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9万吨。三是坚持以点带面,积极探索循环低碳经济发展模式。鄂州电厂和吴城钢铁公司成为全省第一批试点企业;鄂州经济开发区成为循环经济试点园区,一批循环经济项目集中进入,已形成集成示范效应。百里长港生态农业循环低碳经济发展模式,鄂州开发区钢铁深加工循环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华容产业园新型墙体材料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大梁子湖生态旅游循环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湖北红莲湖旅游新城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主城区低碳物流园发展模式等初现雏形。

(七)大力推广清洁能源,实施无碳替代

提高清洁能源利用率,减少城市居民餐饮业、宾馆和小型工业企业等直接燃用原煤,可有效降低我市原煤的利用量,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为此,鄂州市大力推广清洁能源,通过煤改气、煤改电、煤改地热能等措施,提高城市气化率,实施无碳替代。市环保局成立了煤改气专项整治工作专班,将油烟噪声和煤改气整治联合推进,共完成了城区47家煤改气整治工作。市政府通过一系列的法律、行政、经济手段,出台鼓励市民利用天然气的经济措施,使主城区气化率达到了80%以上。天然气使用量由2010年的3000万立方米上升到2012年的5000万立方米,按热值换算,共减少了19000吨原煤的消耗,因而减少了300吨二氧化碳排放。在推进城区提高清洁能源利用率的同时,在全市农村积极推广沼气工程,截至2013年,全市户用沼气池保有量达到27371口,沼气工程总容积达257782立方米;累计推广节能炉灶94352台,生物质气化炉556台;积极落实家电下乡政策,全市农村太阳能热水器保有量达3.26万台,年节约标煤2600吨。鄂州蓝焰生物质能源有限公司投资1.2亿元,在峒山社区建设生物质移动床热解联产示范项目已投入运行,峒山太阳能光伏并网发电项目即将竣工;天普太阳能集团在商控华顶等园区建设的分布式光伏发电示范区项目和国电湖北电力分公司在鄂钢工业园建设的分布式光伏发电示范区项目相继开工建设,总装机容量分别为42兆瓦和53兆瓦。

(八)严格执行节能审查,从源头上把好能耗关

为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管理,从源头上把好节能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湖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办法》、国家发改委20106号令《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暂行办法》和《湖北省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暂行办法》的相关要求,2011年,我们出台了《鄂州市实施〔湖北省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实施办法〕细则》和《鄂州市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工作规则》,制定了节能评估具体操作程序流程图,规范了节能评估报告书、报告表和登记表的编制格式。有效地开展了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工作,把项目节能评估审查作为项目审批、核准、备案或开工建设的前置性条件以及项目设计、施工和竣工验收的重要依据,从源头上把好能耗关。

(九)完善节能监察制度,为开展监察工作打好基础

2012年,为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管理,从源头上把好节能关,我们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湖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办法》、国家发改委20106号令《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暂行办法》和《湖北省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暂行办法》的相关要求和外地市的作法,我们修订并印发了《鄂州市实施〔湖北省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实施办法〕细则》和《鄂州市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工作规则》,制定了节能评估具体操作程序流程图,规范了节能评估报告书、报告表和登记表的编制格式。201359日,鄂州市政府出台了《鄂州市节能监察实施细则》,为今后全市节能监察执法工作提供了很好的制度保障。73日,市编委明确将市人民政府节能办公室更名为市人民政府节能监察办公室,负责全市节能监察管理工作,市发改委将委托市人民政府节能监察办公室组织实施全市节能监察工作。为规范节能监察工作,还制定了节能监察工作程序和组织架构图,详细说明了整个工作流程。监察机构的成立、《细则》、工作流程的出台,为开展监察工作打下很好的基础。

(十)开展宣传教育,营造低碳生活的社会氛围

“十二五”以来,鄂州市大力开展低碳宣传教育体验活动。一是倡导“绿色办公,低碳生活”。号召全市各级党政机关开展了“绿色出行日”、“能源短缺体验日”活动,活动当天做到了机关公务用车上下班、6层以下办公楼电梯、办公区域空调门厅及走廊照明设施等“四个停开”,共同体验能源短缺带来的不便。二是开展“限塑”专项整治行动。以超市、集贸市场为重点,开展限制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专项行动,开展了“限塑”专项整治行动,检查经营户4000余户,检查市场106处,查处不合格塑料袋5.5万个,取缔无照经营12户。三是开展“校园低碳行动”活动。在各级各类学校开展“校园低碳行动”活动,通过教育实践、发倡议书、主题手抄报等形式,使学生树立了良好的低碳观念和行为规范,促进了学生形成对地球、人类、资源的积极态度和自觉的环境保护行为。四是在重点企业开展“我为节能减排做贡献”活动。电厂、鄂钢、世纪新峰等重点耗能企业通过开展职工培训,用先进的技术知识宣传普及以节能为主的低碳知识,提高职工的技术素质和环保意识,先后组织培训100多场次,培训职工35000多人次。五是大力组织开展节能宣传周和低碳出行活动。我们和鄂州自行车协会一起,每年组织了地球熄灯一小时、能源体验日、无车日等活动,组织企事业单位、学校、社区开展经常性的节能宣传活动,倡导低碳出行,2012年到2013年,先后组织了环青海湖骑行、环海南岛、环台湾岛骑行和环黄冈红色老区骑行等大型低碳出行活动。六是组织各类媒体,全面、深入进行专题报道。鄂州电视台、鄂州广播电台、鄂州日报等媒体从多层次、多角度宣传了节约能源、降低能耗、减少碳排放的重要意义。

二、低碳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鄂州市低碳工作虽然取得一些成效,但鄂州作为一个重化工城市,产业结构偏重,开展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形势仍较严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高能耗的经济结构短期内难以改变

2013年,全市冶金、电力、建材、机械铸造四大支柱产业实现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75%,四大支柱产业万元增加值平均能耗预计达4.28吨标煤,远远高于全市万元GDP能耗水平。仅鄂钢、鄂州电厂、球团厂、世纪新峰水泥、吴城钢铁等13家年耗能10000吨标煤以上的重点企业能耗占全市能耗总量的80%以上。随着工业固定资产投入的不断加大,这种惯性增长的趋势还不会减缓,如鄂钢中50万吨厚壁无缝钢管、40万吨宽厚板、冷轧薄板;鄂州球团厂三期扩建新建年产250万吨球团生产线;电厂三期2100万千瓦超临界机组建设等。到2015年,鄂州市的钢铁、水泥的产能将分别达到800万吨、1000万吨,将使能源消费总量急剧增长,工业将成为应对气候变化和节能减排的主战场。同时,历经多年强制性节能减排工作,工业节能减排潜力逐步呈现“边际递减”态势,推进难度不断加大。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加速,也对实施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提出了更高要求。

(二)二氧化碳持续减排空间有限

鄂州市二氧化碳排放主要集中在火电和钢铁这两个行业,占全市排放总量的92.1%以上,而且主要集中在武钢集团鄂钢公司和湖北能源集团鄂州电厂这两家企业。湖北能源集团在鄂州共有4台火电机组,装机总量为180万千瓦时,四台火电机组均已实现了烟气脱硫,不再可能有新的二氧化碳减排贡献量。鄂钢公司现有四台烧结机,已完成了260平方米和90平方米的烧结机烟气脱硫。未上脱硫的275平方米烧结机已生产几十年,周边环境已没有上脱硫设施的空间。全市其他行业的燃煤消耗量不足28万吨,二氧化碳排放量不超过100万吨,单台锅炉吨位均小于35蒸吨(t/h),不可能实施烟气脱硫。

(三)单位产品资源消耗偏高,能源利用效率偏低

近年来,鄂州市虽然实施了一些大的节能减碳工程,采用了一些先进生产工艺、管理手段和技术装备,大大提高了企业能效水平,但钢铁、水泥等主要工业产品的能源消耗水平和能耗指标与国内外先进水平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

(四)清洁能源采用比例较小,能源结构单一

2012年鄂州市能源消耗总量为780万吨标煤,其中:煤炭消耗量折合标煤523万吨,占全市能源消耗总量的69%。而天然气等清洁能源以及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量仅占全市能源消耗总量的5%

三、下一阶段的主要目标和工作措施

下一阶段,鄂州市将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开展低碳经济工作。

(一)将发展低碳经济全面纳入“十二五”规划

将低碳经济发展目标和发展任务作为工作重点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制定和完善低碳经济实施方案,深入研究低碳产业、低碳技术、低碳建筑、低碳生活、低碳城市等实现途径和详细举措,实施“低碳鄂州”建设。开展低碳经济示范和试点,带动低碳经济高速发展,促进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完善组织机构指导低碳经济工作

推行低碳经济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通力合作。鄂州市将进一步建立和健全组织机构设置,把“低碳经济”任务纳入绩效考核核心内容,形成各级政府由主要领导负责、专门机构协调指导、业务部门具体实施的管理体系,综合运用行政、法律、经济等手段,形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经济发展模式。

(三)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鄂州市工业能耗占全市能源总消耗的比重达90%以上,调整的重点在工业,节能的潜力也在工业。大力淘汰落后产能,严控“两高”行业盲目扩张,加快发展服务业,拓宽新领域,发展新业态,培育新热点。积极有序地发展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按照国家发改委20106号令的要求,实行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审查,逐步完善节能评估审查制度,在新建、改建和扩建项目的审批、核准和备案的过程中坚持把节能评估审查作为强制性准入门槛和前置条件,严把项目节能关。

(四)推广应用新型可再生能源

从优化能耗品种结构入手,调整能源的消费结构,增加非化石能源的比重,降低煤炭等一次能源的消费比重,加大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利用力度,尤其是大力利用天然气,加快管网建设和气量争取工作。加快农村沼气利用,探索太阳能、风能利用,继续开展梁子湖风能详查,为充分利用大水面风能资源提供依据,实施无碳替代。

(五)强化企业节能管理

以高能耗企业为重点,依照《节约能源法》,加强对13家重点企业节能工作的指导、服务和监督检查,督促企业不断完善节能工作责任制。定期开展节能培训,能源消费统计和效率分析,节能技术推广应用,实施重大节能项目等工作。为了确保实现“十二五”二氧化碳减排目标,拟督促鄂钢公司烧结尽快实施改扩建,拆除现有设备落后且破损漏风严重的275平方米烧结机,改建成一台260平方米烧结机,并同时配套烟气脱硫,可实现鄂钢公司烧结全脱硫。同时,加紧鄂州球团厂和程潮球团厂烟气脱硫项目建设,实现武钢集团在鄂州的所有钢铁企业全烟气脱硫,实施高碳改造。

(六)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建立健全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努力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和谐统一。以项目带动资源、能源节约和综合利用,重点围绕鄂州开发区循环经济试点,全力支持一批循环利用项目的顺利实施。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制定出台相关政策,实现低碳生产。

(七)加大节能宣传和培训力度

继续大力宣传节能减碳的意义和重要性,重点开展好节能宣传周、低碳活动日等系列宣传活动。组织专家开展节能低碳法规、节能低碳管理、节能低碳技术、能源统计、低碳示范项目建设经验等方面培训,形成自觉节能减排的社会氛围。利用各种方式宣传低碳经济的重要性、必要性及利害关系,鼓励改变生活方式,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实现低碳消费。
网站地图  网站标识码:4207000041  ICP备案:鄂ICP备05017375号   鄂公网安备 42070402000199号
主办单位:鄂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地址:鄂州市鄂城寿昌大道47号,鄂州发展大厦7-9楼 联系人:陈飞 联系电话:027-60830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