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登录    注册           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坚定信心 攻坚克难 以工作新作为应对经济新常态

信息来源:鄂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日期:2015-02-04

市发展和改革员委会

2014126日)

 

 

今年以来,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按照竞进提质、升级增效的总要求,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实现了经济社会平稳发展。

一、2014年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第一,当前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一)主要经济指标总体平稳。全市经济运行呈现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态势,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时间进度。一至三季度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75.06亿元,增长9.5%1—11月,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66.2亿元,增长20.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317.8亿元,增长11.4%;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8.9亿元,增长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5.86亿元,增长13%

(二)固定资产投资平稳增长。三次产业投资呈现一产业增长较快、二产业增幅下降、三产业拉动明显的格局,1—11月,第一产业预计完成投资11.56亿元,增长27.9%;第二产业完成投资240.37亿元,下降14.3%;第三产业完成投资414.27亿元,增长58.3%,占全部投资比重达62.2%。投资结构和质量进一步改善。1-10月,完成高新技术产业投资22.53亿元,同比增长19.6%,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1.5个百分点。高耗能行业投资继续回落,完成投资92.3亿元,投资占比由去年同期的17.9%降至14.7%

(三)重点项目建设有效推进1—11月,全市17个省重点项目已开工15个,完成投资49.28亿元,占年度计划投资的105.3%200个市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407.7亿元,占年计划的91.3%,金牛管业二期、长城电器等169个项目开工建设,唯品会、省交投沥青等40个项目完工或投入使用。

(四)各项中心工作顺利完成。中省资金争取取得良好进展,截止11月底,已到位中省项目235个、资金3.5亿元,超过去年全年4000万元。交通基础建设加快,鄂黄高速建成通车,武石、武冈两条城际铁路开通运营,鄂州北站及港区铁路工程进入铺轨施工阶段。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大仓储、大物流、大智慧支撑大电商的格局基本形成,葛店开发区获批全省首批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基金运作取得突破,设立湖北军融高技术服务创投基金,成功申请国家新兴产业创投基金参股5000万元,基金规模达到2.5亿元;筹资3亿元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和生态农业三个产业发展引导基金,并启动运作。能源保障力度加大,赛维渔光互补光伏电站并网运行,鄂州电厂三期预计年前得到国家发改委批复,中海油LNG小型撬装顺利实施。梁子湖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顺利推进,《鄂州市国家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建设方案》已上报省发改委,梁子湖流域水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工程等12大工程正启动实施。

第二,当前全市经济运行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是经济下行压力大。今年以来,我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等指标增速较上年有所回落;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等完成全年下达工作目标难度较大。全市投资增幅一直在全省平均增幅上下,由于当前投资观望情绪增加,部分项目推进难度加大;部分新区未完成年初计划投资,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目标计划实现。

二是工业经济后劲乏力。传统工业需求不旺,钢铁、水泥等传统行业产能过剩,基本处于盈亏临界点。新增工业后劲不足,工业投资同比下降14.3%,支撑不足。

三是企业经营困难不减。资金紧张的矛盾难以缓解,企业反映金融机构惜贷、提高贷款条件等现象突出,部分企业反映融资综合成本超过10%。企业经营成本、市场销售等压力不减,部分企业经营困难,处于半停产或保持基本营运状态。

第三,全年经济指标预计完成情况

预计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690亿元,增长9.5%,完成省考目标的100%;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98亿元,同比增长22.1%,完成计划目标的100.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351亿元,同比增长11.3%;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7亿元,同比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招商引资总额、实际利用外资等其他指标均可以完成年度计划目标。

展望全年,全市经济运行总体较为平稳,主要经济指标可完成省下达目标和自定计划目标,全市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工作实现了三个超预期:一是横向比较,经济运行速度超预期,鉴于经济下行和转型升级压力,年初我市制定的GDP增速为11%,在全省位次属于比较靠后,就目前我市GDP9.5%实际增速来看(增速全省第4位),排位好于预期;二是传统产业生产情况超预期,冶金、建材等传统产业受益于京津唐等地治霾、产能压缩,生产情况好于往年;三是改革成效超预期,七大新区建设受益于市委、市政府47号文件简政放权,七个已确定战略投资者,承接了市级权限,并多提前拿出了2015年或近三年投资计划,多点发力情况好于预期。

二、2015年宏观形势研判及预期指标安排建议

预计2015年我市经济平稳发展态势仍将延续,并呈现中高速、优结构、新动力、多挑战的特点。一是中高速,体现在2015年仍将是我市经济企稳的阶段,基本可以完成增速换挡的任务,经济进入到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二是优结构,钢铁、冶金等传统产业仍将处于行业的深度调整和过剩产能的消化期,随着我市电子商务、仓储物流、高端制造、生态环保等产业的兴起,有望加快向现代产业转型。三是新动力,随着8个沿江滨湖新区战略合作纵深推进和赋予新区更大的自主发展权,发展的动力必将进一步增强。四是多挑战,主要体现在总量规模和综合实力亟待壮大,产业结构偏重,转型压力大;县域经济不强,统筹发展任务艰巨;部分骨干企业受到成本和价格上涨的双重压力,生产经营困难等,这些都需要加以克服。

第一,关于明年的宏观经济环境。

从国际看,世界经济总体处于新旧秩序的转换期、国际金融危机之后的修复期、再平衡期。国际经济游戏规则面临深刻调整,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进行,经济复苏进程曲折分化,经济力量对比出现新变化。美国经济表现较好,但日本、欧盟等发达经济体脱困尚不明朗,新兴经济体除我国外增长普遍乏力;乌克兰危机、西亚等地缘政治动荡对经济影响加深。国际经济环境短期内难有质的好转,低增长、再平衡、转方式、多挑战可能成为世界经济的常态。

从国内看,经济增速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相关政策的作用更多表现为托底而非主动刺激,经济正进入新常态,总体仍处于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但其内涵和条件发生深刻变化。经济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改革创新、扩大开放等步伐加快,但有效供给和有效需求不足并存,实体经济困难和虚拟经济风险增加并存,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育不足与传统产业产能过剩并存,投资动力减弱与新动力接续不足并存的局面短期内仍难以缓解。总体看,明年国内宏观经济总体可以概括为经济下行,改革上行,经济将延续总体平稳的发展态势,但下行压力很大,增长预期可能降低。

从全省看,总体处于多重任务、多重机遇、多重挑战叠加的关键阶段。较高资本积累、科教人才、改革开放、结构优化等后发优势不断发力,五局汇聚的发展态势没有改变,全省经济总体仍将保持高于全国、中部靠前的发展态势。但同时,全省面临的结构性、深层次矛盾没有根本缓解。总体上,预计全省经济增速放缓,但潜在增长率仍有望保持高于全国2个百分点左右。

从我市看,总体上仍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双加速时期,面临多重叠加的重大发展机遇。首先是国家发展战略带来的政策机遇,国家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构想,深入实施中部崛起战略,发展格局由沿海地区向沿江及中西部地区深度推进,鄂州作为武汉城市圈核心层城市,是构建长江中游产业走廊的重要部分,有机遇、有条件建设长江中游重要节点城市。其次是省级战略带来的发展机遇,鄂州居于全省两圈两带一元多层次战略的叠加区域,全省城乡一体化试点市、全省综合改革示范市等省级重点战略推进,为我市培育新的竞争优势,收获更大的制度红利创造了条件。我市也是长江中游城市群、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等建设的重要支撑点,区位、资源和产业优势有望加快转化为经济发展的优势。再次是全面深化改革带来的机遇,我市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和四中全会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精神,进一步规范政府行为,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激发市场活力,改革的红利将加速释放。另外,我市紧紧抓住了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这个推动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主抓8个沿江滨湖新区开放开发,投资将得到有效支撑,在一定程度上扩大消费,这都将为我市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第二,2015年主要指标建议。

2015年是我市完成十二五规划各项目标任务的收官之年,也是承上启下为十三五布局谋篇的关键一年,不仅有保持经济继续平稳增长的任务,更有着力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的重任。综合分析以上因素,建议2015年我市主要经济计划目标安排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外贸出口增长9%,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完成与省签订的责任目标。

三、2015年工作措施

第一,抓产业转型,努力构建地方发展新优势。

一是激活经济存量。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以增量激活现有存量,继续壮大钢铁深加工、生物医药、金刚石刀具、工程塑胶管材等产业集群,确保全年实施技改项目100个,技改投资增长10%以上。二是培植新支柱产业。抢抓长江经济带发展机遇,加快推进我市沿江滨湖新区内电子商务、新型材料、食品加工、生态环保、清洁能源等产业基地打造,大力发展沿江宜港产业,努力实现钢城港城转变。全力把发展航空产业作为支持鄂州下一个三十年经济社会发展和实现转型升级的支撑产业加快推进。加速推进葛店18平方公里中部电商集聚区建设,力争电子商务、电子金融后台、电子结算中心等同步建设,培育新的经济引爆点。大力推行创新驱动战略,依托鄂州机器人产业基地、武大北斗产业园等,培育新的产业集群。加快推进三江港新城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多式联运的区域性物流中心,建设省级现代服务业示范区。三是发展生态产业。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推进池湖新都生态农业示范园、梁子湖有机芦笋基地、火龙果基地等100个生态农业基地建设,加快以色列农业园、台湾农业生态园等项目建设,努力创建国家级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加快梁子湖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大力发展生态旅游、文化创意、大健康服务等生态型新兴产业。加快中节能节能环保产业园落地建设步伐,实施万亩湖池水面渔光互补和万亩荒山(坡)滩涂地面电站工程,加快发展天然气热、冷两条产业链及设备制造产业,加快新能源示范城市建设。持续推进节能减排,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实施一批重点循环经济项目。

第二,抓项目投资,全力夯实经济发展新基础。

一是围绕优化投资结构和提升建设质量做实项目投资。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突破性发展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物联网等服务业,争取2015年服务业投资占比达到50%左右。培育和引进一批高技术产业项目,力争2015年高新技术产业投资比重达到5%以上。提升2015三个两百项目建设质量,确保续建和新开工亿元项目200个以上、招商引资和策划亿元项目200个以上、争取中省投资项目200个以上。突出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及应用、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业转型升级与结构调整等重大专项,加快实施南都电源、依迅北斗等项目建设,力争工业投资完成280亿元以上。继续强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以8个沿江滨湖新区内六网连通工程为重点,大力实施吴都中央生态廊道、全域城乡一体化污水处理、吴楚大道、主城区客运枢纽等项目,力争基础设施投资完成180亿元以上。二是围绕政策热点争取项目投资。围绕国家宏观政策投向和定点精准调控政策,千方百计申报项目,做好项目前期规划、环评、能评、用地等工作,争取2015年到位中省预算内资金突破4亿元。三是围绕培育和发展区域竞争力引进项目投资。进一步推进招商引资,以产业园、产业链招商为主抓手,围绕打造中部电子商务总部基地、长江中游区域性物流中心、中部地区粮食安全保障基地、中部清洁能源基地等重要发展战略,大力推动国铁轨道交通、易商电子商务运营中心、潮团国际等一批签约项目开工建设,持续跟踪凯迪电力中薪油、人福科技园、集成电路芯片等一批重点产业项目,着力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辐射能力强、成长前景好的项目。

第三,抓改革,全面激发市场发展新活力。

一是不断推进简政放权工作。严格落实扶持新区发展的各项政策规定,在各新区承接部分下放市级审批权限的基础上,继续对新区扩权。加强对市级审批权限下放后新区业务的培训、服务和监督,确保权力放得下、接得住、管得好,体制机制创新成果落到实处。二是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积极开展负面清单管理试点,推动葛店开发区率先出台投资项目负面清单,加快行政审批事项前置条件清单、行政事业性收费、经营服务性收费项目和标准清单、鄂州市企业投资项目负面清单和事中事后监管清单出台,实施清单明细管理制。创新PPP模式等投融资模式,大力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城镇化等公共项目建设。支持设立鄂信产业发展基金,激发民间资本。三是大力推进诚信体系建设。按照《鄂州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实施规划纲要(2015-2020)》,抓紧推动信用体系规范化制度建设,加快整合建立信用信息公共平台,探索建立统一的社会信用代码制度,强化诚信教育和信用文化知识普及。

第四,抓谋划,着力理清科学发展新思路。

一是科学编制十三五规划。根据确定的十三五规划纲要基本思路,按照多规合一试点工作要求,高标准做好总体规划和各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明确我市十三五时期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同时,根据鄂州未来发展重点,建立十三五规划重大项目库,增强十三五规划可操作性、指导性和前瞻性。二是创新产业协调发展思路。转变原有以工业发展为主的发展思路,以突破性发展现代服务业为突破口,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重点突出电子商务、临港物流、旅游休闲等现代服务业发展,加快实施苏宁云商、华中国际智慧物流城、印象红莲文化旅游等项目,优化投资结构,全力提升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三是加快产城融合发展步伐。抢抓国家加快长江经济带发展和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大战略,深入创新区域发展战略,以沿江滨湖新区建设为依托,加快产城融合发展。推进新区建设提速,力争全年新区产业园区和基础设施投资不低于300亿元。四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支撑。依托武汉科技优势,推动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全力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抓好智能机器人、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材料等产业发展,支持华威科射频识别系统(RFID)、华中数控、红莲湖数码城加快发展,通过创新驱动新一轮经济增长,力争全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6%,占GDP的比重达到14.5%

第五,抓民生,不断提高全民生活新质量。

一是加大基础教育投入。均衡配置教育资源,投入1.5亿元实施主城区学校标准化、农村学校全面改薄等工程,改善办学条件,重点加快城南幼儿园、学生综合实践基地、初中校舍改造等建设,推进鄂州市职业教育中心、武钢大学城、武汉理工大学华夏学院、华中师范大学梧桐湖校区等职业教育、本科教育进度,提升全市教育水平。二是改善卫生基础条件。加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推进梁子湖区人民医院、市三医院等一批项目建设,争取市中心医院新门诊大楼于2015年内投入运行。三是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变农村基础设施现状,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继续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六网工程建设,加快推进农村污水垃圾全收集全处理、葛华水厂供水管网改造、中小河流涵闸整治、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力度。四是推进棚户区改造建设。做好国家棚户区改造项目资金申报争取和建设工作,加快启动鄂城水泥厂、朱家垴、八一钢铁厂等棚户区改造,切实改善棚户区居民和低收入家庭住房条件,争取国开行第二批棚户区改造贷款13亿元,力争2015年总贷款额度超过20亿元,争取2015年棚户区改造完成投资30亿元以上。五是加强文体基础建设。推进葛山文化体育产业园建设,推进沿梁子湖生态绿道、鄂城新区生态廊道等建设,力争鄂州市图书馆、档案馆、吴王城城市综合体等启动建设。

网站地图  网站标识码:4207000041  ICP备案:鄂ICP备05017375号   鄂公网安备 42070402000199号
主办单位:鄂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地址:鄂州市鄂城寿昌大道47号,鄂州发展大厦7-9楼 联系人:黄娴 联系电话:027-60830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