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登录    注册           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夯实基础 筑牢平台 促进鄂州投资新跨越

信息来源:鄂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日期:2011-10-12

鄂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11年8月19日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紧紧围绕重大战略决策部署,加快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狠抓重大项目建设,固定资产投资继续保持稳定增长。

一、1-7月投资工作的特点与成效

(一)主要特点

第一,投资总量平稳增长,增幅快于全省。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45.9亿元,同比增长45.4%,增幅位居全省第4位,占年度投资计划323.4亿元的76%

第二,第三产业投资增长快速,工业投资平稳回升。全市第三产业投资分别完成126亿元,同比增长46.6%,占全市完成投资的比重分别达到51.2%。特别是在鄂钢技改二期、商控华顶机电工业园、华工科技等项目的带动下,工业投资已平稳回升,累计完成投资116.2亿元,同比增长21.4%,分别比元-3月、元-6月增幅提高37.8个和7个百分点。

第三,基础设施投资增长强劲,有力推动投资快速增长。今年以来,全市不断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着力改善投资环境。1-7月全市基础设施投资完成62.6亿元(城际铁路未计入),特别是市政府确定的基础设施“十大工程”成为拉动投资的重要支撑,累计完成投资23.6亿元(城际铁路未计入),占基础设施总投资的37.7%。

第四,民间投资活力增强,占比不断提升。全市民间投资完成188.6亿元,同比增长58.1%,超过全市投资增速9.9个百分点,比同期国有投资增速高16.2个百分点。其中,私营企业投资增速最快,达到66.5亿元,占全部民间投资的35.3%,同比增长56%。

第五,各区投资完成情况较好,部分区域保持快速增长。鄂城区完成投资47.8亿元,同比增长48.1%;华容区完成44.3亿元,同比增长76.8%;梁子湖区完成9.9亿元,同比增长39%;葛店开发区完成58.7亿元,同比增长52.5%;鄂州开发区完成11亿元,同比增长81.1%。

(二)主要成效

第一,加强重大项目储备。一是加快鄂州综合改革示范区储备项目启动。今年是鄂州综合改革示范区的启动年,我市围绕综改示范区建设,策划了26个启动项目,总投资达366亿元,目前已累计完成投资30.9亿元,高端装备制造业基体材料研发中心、鄂州开发区循环工业产业园、葛店太阳能产业基地、城乡一体化垃圾污水处理系统、长港生态都市农业示范工程等12个项目正启动实施,鄂州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新能源利用示范城市、葛山文化体育休闲公园、葛店科技型中小企业产业加速器、武鄂黄一体化吴楚大道工程、梁子湖水生态展示馆等14个项目正加快推进。二是加快“十二五”策划项目推进。“十二五”期间,我市计划投资亿元以上重点项目566个,投资总规模4010.7亿元,其中100亿元以上项目9个、50亿元以上项目13个、10亿元以上项目66个,鄂州新能源产业示范基地、武汉城市圈(鄂州)职教园、三江港综合交通枢纽、亿丰时代广场、湖北三和产业园等112个亿元以上重大项目已开工建设。

第二,突出重大项目落地。一是加大中省投资项目争取力度。我市始终把争取中省投资项目作为促进项目落地的重要抓手,截至目前,已累计争取中省资金20074万元,其中省预算内资金4290万元、中央预算内资金15784万元。二是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今年来,市领导和市直部门领导挂帅,先后拜访了湖北国创高新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广州嘉裕集团、上海意邦集团、当代节能置业股份有限公司、长动集团、中国信基集团、上海昊阳实业有限公司、杭州瑞麒集团以及中建股份有限公司、中海沥青有限责任公司、中海石油气电集团、三江航天集团、中建七局等企业。省联发投、省长江投也分别参与到我市建设中。目前,已有一大批项目落户我市,如投资20亿元的亿丰时代广场、投资36.7亿元的金利福工业园、投资8.5亿元的顾地塑胶生产总部、投资58亿元的月河商务区综合开发、投资20亿元的豪威城市广场、投资100亿元的当代节能科技家园等项目均在今年确定投资并已开工建设,仅三江航天集团在我市近期实施的鄂州洋澜湖综合体、凤凰大桥、三江港新城及保障房建设等项目总投资就达160亿元。

第三,加快重大项目建设。一是着力实施“三个一百”项目。即争取续建和新开工亿元项目120个以上、前期推进和招商引资亿元项目107个以上、中央投资项目195个以上的项目建设目标。今年120个重点项目中已有106个开工建设,累计完成投资将达138.2亿元,其中投资过20亿元的项目7个、投资过10亿元的项目5个、投资过5亿元的项目18个,其中亿元以上拟新开工项目46个,已有39个开工建设。截止7月底,已有恒颖超电子一期、武汉实佳机械加工、归一环保建材、启科数控、道远建筑工程机械、高远钛焊管、兴冶特钢等19个竣工或试投产。二是省级重点项目进展较快。今年我市列入省重点建设项目计划的有14个,总投资269.3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15亿元。其中跨市州项目5个、市属项目9个,累计已完成投资60.7亿元,占年计划的52.8%。鄂钢二期技改工程(2号转炉、3号转炉、大棒生产线、1800立方米2号高炉)、航宇国际商贸城超凡物流码头、汉鄂高速公路、迎宾大道天然气黄大线鄂州段等建设顺利。部分前期项目已具备开工条件,如中建钢构项目正在进行规划选址,利嘉商业城投资合同已签订,规划图待报批;红莲湖怡海教育正在平整场地,梧桐湖综合开发已开工建设。

第四,破解项目建设难题。一是落实了一批建设用地。为破解重点项目征地瓶颈,我市积极争取省重点办支持,解决项目建设用地,千方百计争取用地指标,申报了格力浦、怡海教育、建华管桩、顾地总部基地等一批重点项目用地,到6月底,在省政府年初下达4500亩用地指标的基础上增加了2550亩,极大地缓解了重点项目用地需求;仅红莲湖管委会到6月底已为怡海教育、华章电器、欧阳电器、天合金凤、华工数码城5个项目落实用地1600多亩。二是落实了一批建设资金。组织本市金融部门和企业参加省发改委银企对接会,全市各金融部门如市人行、建行、农行、信用社帮助联系项目单位落实贷款协议,今年来,共落实项目银行贷款28190万元。其中市建行为湖北万华提供630万元贷款,为中冠陶瓷提供800万元贷款;汉口银行、鄂州分行为湖北万华提供5000万元授信,市工行为新南方提供贷款760万元,市信用联社为银龙管业提供授信500万元、为金刚石工业园贷款5200万元,黄石银行为海泽机械提供200万元贷款。中信银行鄂州支行为合强机械二期提供300万元贷款,市工行和建行为鄂钢三个附属企业贷款15000万元。三是解决了其他制约因素。全市各单位配合,先后解决了围绕项目建设生产要素的电力、通讯、拆迁安置、施工环境及线杆迁移等棘手的问题,为项目建设营造了良好的环境。

二、采取的主要措施和手段

第一,打造富有活力的政策平台。一是借力综合改革示范区。在继2008年成功打造全省城乡一体化试点市平台后,今年,我市又被省委、省政府设立为湖北省综合改革示范区,进一步激发了改革活力,增强了吸引力,大项目和大客商接踵而来。二是下大力气改善投资软环境。今年来,我市不断创新服务方式,先后出台《关于深入推进招商引资工作的实施意见》、《鄂州市招商引资优惠办法》、《关于扩权强区推动县域经济跨越发展的若干规定》等新政策,尤其是5月份来,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实行市直部门结对跟踪服务重大项目责任制的通知》,对首批20个重大项目实行市级部门跟踪服务制,落实“一包到底,全程护航”的责任机制。近3个月,每周六定期召开项目建设现场会和督办会,这一系列举措有效的改善了环境,促进了项目建设。

第二,打造富有吸引力的投资平台。一是突出整体规划。我市按照“全域鄂州”的概念,努力克服地域因素的限制,努力打造“一主三新十特百新社区”的整体一盘棋格局。二是突出多城、多点带动。我市将市域1593平方公里划分为三大板块分(绿色发展区、创新发展区、转型发展区), 在三大板块的全域范围内整合设立五大功能区,即主城综合功能区、葛华科技新城功能区、大梁子湖生态旅游功能区、鄂城工贸新区功能区和华容临港新城功能区,形成了处处是热土、处处有平台的发展格局。三是产业布局进一步清晰。我市顺应“一带两轴”城乡空间结构,构建“一带(沿江产业发展带)、六园(葛店开发区、华容创业园、三江港经济区、鄂州循环经济区、城东产业园区(鄂城新区)、花湖开发区等六大开发园区)、十节点(十个特色镇)”产业空间布局,打造冶金、新能源、装备制造及钢材深加工、建材、轻工及农产品加工、电子信息及软件技术应用、生物产业、化工、纺织服装等10大产业集群。

第三,打造富有效力的服务平台。一是开展千名干部“进企业、下工地、访客商,促发展”活动。今年来,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牵头负责,组织1000名干部对120家重点企业、125个重大项目工地、113个有重大投资意向的客商逐个实地走访调研,逐个解决投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为吸引客商扩大投资收到了良好效果。二是实行向重点项目派驻工作队制度。结合千名干部“进企业、下工地、访客商,促发展”活动,已连续第三年实行向重点项目派驻工作队制度,全市32名市级领导联系40个重点项目,向125个重点项目派驻77个工作队,工作队工作情况和项目进展情况继续实现一月一报表、一月一通报、一月一调度、半年一考核、全年结硬帐。三是行政审批流程进一步优化。以打造全国软环境最优的地区之一为目标,高标准建设市行政服务中心并逐步向区镇村延伸,33家市直项目审批部门全部进驻服务中心,对行政审批流程实现再造,投资软环境极大优化。

三、下一阶段主要措施

今年来,虽然我市项目建设成效显著,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各类生产要素瓶颈制约依然存在。土地方面,有些急需用地的项目无土地计划可用,造成项目难以实施。融资方面,一方面缺乏上市公司、BT、BOT等融资能力有限的现状没有改变;另一方面年内第六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达到21.5%的历史高位,资金流动性进一步缩紧,项目融资难度进一步加大。环境方面,我市工业结构偏重,转型升级的压力与节能减排刚性任务的矛盾日益突出。二是一些项目建设的问题依然存在。项目推进方面,部分项目未有实质形象进度,甚至个别项目出现撤资现象;另外也有部分项目虽已开工,但因手续不齐也不能进入统计库上报有效投资。争取中省投资方面,行政体制性的约束始终未能突破,部分对县(市)的项目不能对区。下一阶段,我市项目建设的任务重,压力大,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克难攻坚的力度,着重抓好以下几点:

第一,突出要素保障。一是解决制约因素。加强综合调度,千方百计解决水、电、气、油、运等制约因素。加大土地复垦和闲置土地回收力度,千方百计加大土地供应。加强“两型”产业项目建设,增强环境容纳能力。二是努力向上争资金。围绕鄂州综合改革示范区26个启动项目和195个争取中省投资项目,继续做好今年资金争取工作。努力编报好2012年中央预算内项目草案,争取更大的项目列入国家预算内清单。努力编排好争取今年地方债券项目清单,争取安排地方债券资金超过2亿元。三是拓展融资渠道。做大城投、交投等融资平台,积极争取银行贷款,努力探索外国政府贷款(包括洋澜湖综合整治利用外国政府贷款)、世行亚行贷款、发行企业债券等新途径,扩大融资渠道。四是激活民间投资。围绕国家“新36条”,进一步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把更多的民间资本引向我市所有放开行业。特别是要放宽政策激活民资,引导民间资本办新兴产业。

第二,突出平台建设。一是推进承载平台建设。继续推进基础设施“十大工程”建设,继续推进列入目标管理的23个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完成葛湖线、316国道改造、红莲大道改造、高新四路、高新六路、华蒲路、鄂东大道、江碧路改建等项目,加快汉鄂高速、南北中轴线西段工程、鄂州火车站站房改造与站前广场建设等速度,为城市发展全面提速。二是精心打造政策平台。借鄂州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契机,以提供全省、乃至全国最优的政策平台为出发点,继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深化生产要素配置方式改革等六个方面共计39条具体改革措施,力求把鄂州打造成为体制最优、环境最优、发展模式最优的内陆开放城市和湖北省地级市全面综合改革示范市。三是实施一批改革攻坚项目。按照省委、省政府“一城一区一点一线”的安排部署,着重抓好鄂州综合改革示范区“一城”建设,积极参与青山—阳逻—鄂州大循环经济示范区“一区”建设,主动把“梁子湖旅游度假区-红莲湖旅游新城-梧桐湖生态新城”融入花山生态新城“一点”建设,超前谋划沿城际铁路“一线”的吴楚大道建设。

第三,突出环境优化。一是做好重点项目“护航”。对重大项目制定特别政策,落实“一企一策”制度,要求各辖区要实行干警驻企,实现“一企一警”,优化项目建设环境。二是狠抓项目环境建设。结合“作风建设年”活动,全面开展干扰重点工程的严打活动,坚持不懈地开展项目建设环境专项整治,严厉打击插手项目建设的砂霸、地霸、工程霸和强揽强建、强装强卸、强收保护费等非法活动。三是尽力保障生产要素供应。在千方百计解决项目用地、拆迁等制约因素的同时,加强水、电、煤、气、运等保障。进一步降低行政收费和事业性收费标准,确保项目成本低于其他地区。

网站地图  网站标识码:4207000041  ICP备案:鄂ICP备05017375号   鄂公网安备 42070402000199号
主办单位:鄂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地址:鄂州市鄂城寿昌大道47号,鄂州发展大厦7-9楼 联系人:黄娴 联系电话:027-60830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