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登录    注册           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2011年1-7月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分析

信息来源:鄂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日期:2011-10-12

鄂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11年8月19日)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紧紧围绕重大战略决策部署,加快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狠抓重大项目建设,固定资产投资继续保持稳定增长。

一、1-7月固定资产投资运行情况

(一)主要特点

第一,投资总量平稳增长,增幅快于全省。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45.9亿元,同比增长45.4%,增幅位居全省第4位。

第二,第三产业投资增长快速,工业投资平稳回升。全市第三产业投资分别完成126亿元,同比增长46.6%,占全市完成投资的比重分别达到51.2%。特别是在鄂钢技改二期、商控华顶机电工业园、华工科技等项目的带动下,工业投资已平稳回升,累计完成投资116.2亿元,同比增长21.4%,分别比元-3月、元-6月增幅提高37.8个和7个百分点。

第三,基础设施投资增长强劲,有力推动投资快速增长。今年以来,全市不断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着力改善投资环境。1-7月全市基础设施投资完成62.6亿元(城际铁路未计入),特别是市政府确定的基础设施“十大工程”成为拉动投资的重要支撑,累计完成投资23.6亿元(城际铁路未计入),占基础设施总投资的37.7%。

第四,民间投资活力增强,占比不断提升。全市民间投资完成188.6亿元,同比增长58.1%,超过全市投资增速9.9个百分点,比同期国有投资增速高16.2个百分点。其中,私营企业投资增速最快,达到66.5亿元,占全部民间投资的35.3%,同比增长56%。

第五,各区投资完成情况较好,部分区域保持快速增长。鄂城区完成投资47.8亿元,同比增长48.1%;华容区完成44.3亿元,同比增长76.8%;梁子湖区完成9.9亿元,同比增长39%;葛店开发区完成58.7亿元,同比增长52.5%;鄂州开发区完成11亿元,同比增长81.1%。

(二)主要做法

第一,坚持大项目带动抓投资。一是加快鄂州综合改革示范区项目启动。今年是鄂州综合改革示范区的启动年,我市围绕综改示范区建设,策划了26个启动项目,总投资达366亿元,目前已累计完成投资30.9亿元,高端装备制造业基体材料研发中心、鄂州开发区循环工业产业园、葛店太阳能产业基地、城乡一体化垃圾污水处理系统、长港生态都市农业示范工程等12个项目正启动实施,鄂州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新能源利用示范城市、葛山文化体育休闲公园、葛店科技型中小企业产业加速器、武鄂黄一体化吴楚大道工程、梁子湖水生态展示馆等14个项目正加快推进。二是加快策划项目推进。“十二五”期间,我市计划投资亿元以上重点项目566个,投资总规模4010.7亿元,其中100亿元以上项目9个,50亿元以上项目11个,10亿元以上项目66个,鄂州新能源产业示范基地、武汉城市圈(鄂州)职教园、三江港综合交通枢纽、亿丰时代广场、湖北三和产业园等112个亿元以上重大项目已开工建设。三是着力实施“三个一百”项目。今年120个重点项目中已有106个开工建设,累计完成投资118.7亿元,其中投资过20亿元的项目7个、投资过10亿元的项目5个、投资过5亿元的项目18个,其中亿元以上拟新开工项目46个,已有36个开工建设。截止6月底,已有恒颖超电子一期、武汉实佳机械加工、归一环保建材、启科数控、道远建筑工程机械、高远钛焊管等19个竣工或试投产。中省投资项目进展顺利,已累计争取中省资金20074万元,其中省预算内资金4290万元、中央预算内资金15784万元。

第二,坚持转变发展方式抓投资。一是围绕调结构抓投资。大力提升新型工业化水平,实施新型工业化项目45个,年度计划投资52.2亿元,已累计完成投资29.3亿元;大力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实施农业发展项目8个,年度计划投资6.4亿元,已累计完成投资2.9亿元;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实施服务业项目23个,年度计划投资36.7元,已累计完成投资23.4亿元;大力推进产业结构内部转型升级,实施技改及新兴产业项目18个,年度计划投资38.5亿元,已累计完成投资22.6亿元。二是围绕城乡一体化抓投资。实施城乡一体化供水、农村公路、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工程、峒山太阳能光伏发电等城乡“六网”基础设施项目92个,年度计划投资12亿元,已累计完成投资7.8亿元。三是围绕民生改善抓投资。实施市博物馆新馆建设、市实验小学、市中心医院改扩建、二医院迁建、2011年廉租房和公租房等文化、教育、卫生、就业、保障性住房等民生项目49个,年度计划投资12.6亿元,已累计完成投资7.2亿元。四是围绕重大基础设施抓投资。实施武鄂黄城际铁路鄂州段、武鄂冈城际铁路及高速连接线工程、鄂州火车站站房改造及站前广场建设、鄂东大道改扩建、南北中轴线西段工程、葛湖线、316国道、江碧路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22个,年度计划投资91.4亿元,已累计完成投资53.1亿元。

第三,坚持招商引资带动抓投资。一是坚持大招商。始终把招商引资作为抓投资、促发展的首要途径,实行全方位、宽领域、多形式、高频度招商,今年来新洽谈项目愈100个。上海意邦集团、当代节能置业股份有限公司、长动集团、台玻集团、中国信基集团、杭州瑞麒集团以及中建股份有限公司、中海沥青有限责任公司、中海石油气电集团、三江航天集团、中建七局等企业来我市考察投资。二是努力招大商。今年来,项目签约有新进展,实现投资20亿元的豪威城市广场、投资100亿元的当代节能科技家园、投资5亿元的长动铸造搬迁辅机制造基地等新签约项目近70个,合同投资额达272.1亿元;签约项目开工有新进展,实现投资15亿元的永邦科技产业园、投资6亿元的建华管桩、投资30亿元的紫菱湖锦绣香江国际城等新开工项目38个,新开工项目投资额达189.5亿元。

第四,坚持优化环境抓投资。一是开展千名干部“进企业、下工地、访客商,促发展”活动。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牵头负责,组织1000名干部对120家重点企业、125个重大项目工地、113个有重大投资意向的客商逐个实地走访调研,逐个解决投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为吸引客商扩大投资收到了良好效果。二是实行向重点项目派驻工作队制度。结合千名干部“进企业、下工地、访客商,促发展”活动,已连续第三年实行向重点项目派驻工作队制度,全市32名市级领导联系40个重点项目,向125个重点项目派驻77个工作队,工作队工作情况和项目进展情况继续实现一月一报表、一月一通报、一月一调度、半年一考核、全年结硬帐。三是投资软环境进一步改善。不断创新服务方式,先后出台《鄂州市招商引资优惠办法》、《关于扩权强区推动县域经济跨越发展的若干规定》等新政策,实行重大项目市级部门跟踪服务制,落实“一包到底,全程护航”的责任机制。每周六定期召开鄂州综合配套改革示范区启动项目建设现场会和督办会,有效的改善了环境,促进了项目建设。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各类生产要素瓶颈制约依然存在。土地方面,有些急需用地的项目无土地计划可用,造成项目难以实施;又有部分新批用地因项目不确定或建设资金不足等原因,造成用地计划指标闲置浪费。融资方面,一方面缺乏上市公司、BT、BOT等融资能力有限的现状没有改变;另一方面年内第六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达到21.5%的历史高位,资金流动性进一步缩紧,项目融资难度进一步加大。环境方面,我市工业结构偏重,转型升级的压力与节能减排刚性任务的矛盾日益突出。

二是一些项目建设的问题依然存在。项目推进方面,部分项目未有实质形象进度,甚至少数项目出现撤资现象;另外也有部分项目虽已开工,但因手续不齐也不能进入统计库上报有效投资。争取中省投资方面,行政体制性的约束始终未能突破,还有扩内需以来的前四批和2010年未开工项目影响了我市项目争取,也有因我市行政区少,部分类别项目已普轮一次,这部分资金也已不能再安排。铁路建设方面的问题仍然突出,一方面部分企业漫天要价影响拆迁进度,另一方面部分拆迁企业的安置用地无法落实。

三、下一步安排打算

下一阶段,投资工作任务重,压力大,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克难攻坚的力度,着重抓好以下几点:

第一,以改革攻坚项目建设为重点,加快推进综合改革示范工作。一是策划和实施一批改革攻坚项目。2011年是推进鄂州综合改革示范工作启动年,按照鸿忠书记在全省“两圈一带”工作会议上“一城一区一点一线”的安排部署,着重抓好综合改革示范“一城”建设,积极参与青阳鄂大循环经济示范区“一区”建设,主动把“梁子湖生态旅游度假区-红莲湖旅游新城-梧桐湖创意新城”融入花山生态新城“一点”建设,超前谋划沿城际铁路“一线”的吴楚大道建设。围绕综合改革六大核心示范工程,加快推进26个启动项目。二是做大做强城市发展平台。通过市场化运作方式,积极吸引世界500强企业、央企、国内上市公司和知名民营企业参与我市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推进中建公司投资15亿元的城市道路、桥梁、洋澜湖综合治理等12个项目建设,中建七局投资的鄂州功能区、市体育中心、城市中轴线东段工程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三江航天集团总投资约160亿元的洋澜湖综合体、凤凰大桥、三江港新城等项目建设,省长江投、中海石油气电集团、三江航天集团参与的三江港现代物流示范基地建设,当代节能置业股份有限公司投资100亿元的当代节能科技家园项目建设,省联发投开发的30平方公里集休闲度假、商业金融、高新产业、生态居住于一体的梧桐湖新区建设,夯实跨越发展的基础。

第二,以结构调整项目建设为重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一是加快重大项目建设。争取投资100亿元与中建公司签约的基础设施、投资20亿元的国创高新等签约项目尽快开工建设。抓紧投资36.7亿元的金利福工业园、投资20亿元的商控华顶、投资9亿元的表面处理工业园等开工项目建设进度,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确保恒升数控二期、武汉实佳、恒颖超电子等竣工项目形成新的生产能力。二是加快工业结构优化升级项目建设。着力抓好投资28亿元的鄂钢技改工程、投资10亿元的中建钢构、投资5亿元的华工科技等重大项目建设。三是加快现代服务业项目建设。着力加快投资25亿元的三江港区港区新城、投资20亿元的白浒山港区、投资20亿元的晋煤物流码头、投资12亿元的超凡物流码头、投资5亿元的鄂钢综合码头为基础的“五大港区六大码头”建设。四是加快循环经济示范区项目建设。着力推进鄂州开发区省级循环经济示范区以及投资17亿元的西山循环经济工业园、投资13.5亿元的湖北星丰金属资源利用项目、投资5亿元的鄂钢生产系统节能工程、投资7亿元的拉法基新型建材等项目建设。

第三,以统筹城乡项目建设为重点,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步伐。一是加快城乡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以实现“七个一体化”为目标,加快实施投资9.6亿元的城乡一体化长港示范带、投资3亿元的城乡一体化供水工程、投资3亿元的城乡垃圾收运系统、投资13亿元的城乡电网等设施项目。二是加快农业产业化项目建设。大力实施农业产业化龙头工程,加快投资15亿元的华容省级农产品加工园、投资6.2亿元的蟠龙大市场、投资1.5亿元的武昌鱼异地迁建等项目建设。三是加快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项目建设。加大国土综合整治项目的实施力度。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继续做好长港综合治、花马湖泵站更新改造、磨刀矶节制闸整险加固、中小河流治理、中小湖泊水环境整治等工程建设。

第四,以推进民生项目建设为重点,加快构建和谐社会。一是建设一批教育项目。加快总投资33亿元葛店职教园、投资1.6亿元的鄂州职业大学产学研合作基地、投资6000万元的市实验小学建设。二是建设一批卫生项目。加快投资4亿元的市中心医院改扩建、投资3亿元的市二医院迁建、投资1亿元的市精神病医院、投资5000万元的梁子湖区人民医院等医疗卫生项目建设。三是建设一批文体项目。加快投资1.2亿元的市博物馆新馆、投资12亿元的葛山文化体育休闲公园等项目建设。四是建设一批社会保障项目。加快总投资4.5亿元的市农村社区服务中心、福利院、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劳动力就业服务市场等社会保障项目建设。

第五,以破解瓶颈制约为重点,加快突破筹资屏障。一是努力向上争资金。围绕鄂州综合改革示范区26个启动项目和195个争取中省投资项目,继续做好今年资金争取工作。努力编报好2012年中央预算内项目草案,争取更多的项目列入中央预算内清单。努力编排好争取今年地方债券项目清单,争取安排地方债券资金超过2亿元。二是拓展融资渠道。做大城投、交投等融资平台,积极争取银行贷款,努力探索外国政府贷款、世行亚行贷款、发行企业债券等新途径,扩大融资渠道。三是引进实力资本。大力引进股份制商业银行,鼓励合法贷款公司发展壮大,培育大通、顾地等一批企业上市,采取BT、BOT等方式,吸引更多实力资本,积极引进省联发投、省鄂西圈投、省长江产业投资公司参与我市建设,多方吸引外资和社会资金投入我市建设。四是激活民间投资。围绕国家“新36条”,进一步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把更多的民间资本引向我市所有放开行业。特别是要放宽政策激活民资,引导民间资本办新兴产业。五是盘活土地“升值”。市城投、市交投和各开发区投资公司要做好土地收储、拆迁工作,在净地上完善基础设施和产业配套设施,提升土地价值。要以改革的办法加大土地拍卖、出让,追求土地利益最大化,以此来解决建设资金不足问题。

网站地图  网站标识码:4207000041  ICP备案:鄂ICP备05017375号   鄂公网安备 42070402000199号
主办单位:鄂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地址:鄂州市鄂城寿昌大道47号,鄂州发展大厦7-9楼 联系人:黄娴 联系电话:027-60830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