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登录    注册           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关于对市政协八届五次会议第20210154号提案的答复

信息来源:优化办 日期:2021-11-23
 一、推行惠企政策“免申即享”改革

(一)推出免申即享梳理出第一批涉及18个部门25项惠企政策,包括财政资金支持类15项、税费政策支持类9项以及审批措施支持类1项,让符合条件的企业免于申报,直接享受优惠政策。对获得2020年度省服务业“五个一百工程”的重点项目、重点企业、重点品牌、领军人才和服务业发展贡献突出、诚信经营企业奖励407万元。

(二)积极开展宣传引导。通过鄂州日报、政府门户网、微信公众号、“企事通”平台、中小企业服务平台等多种载体推送“免申即享”清单,全方位进行惠企政策宣传解读,提高政策知晓率,提升企业获得感。发挥引导作用,对暂时不符合享受条件的企业进行指导,激发企业创新发展活力。

(三)部门联动压实责任。市发改委负责统筹推进“免申即享”改革,协调部门之间责任分工,联合相关部门督促落实“免申即享”惠企政策,全面收集和动态调整“免申即享”清单,市财政局负责惠企政策专项资金保障,市行政审批局(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负责“企事通”平台建设,市经信局负责完善市中小企业服务平台功能,及时更新惠企政策信息,市融媒体中心和各相关业务主管部门分别负责及时公开“免申即享”等惠企政策,市直各相关职能部门负责惠企政策落实的具体办理工作。各部门之间协同合作,确保把惠企政策宣传到位、精准推送到位、兑现落实到位。

二、加强和规范事中事后监管

(一)探索实施包容审慎监管。制定包容审慎监管指导意见,坚持合理合法、过罚相当、综合裁量、惩戒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创新通过批评教育、提醒告诫、约谈指导、责令改正、行政建议等柔性监管与服务措施,帮助市场主体纠错减负。市直17个行政执法部门制定和公布了《包容审慎监管清单》,涉及包容审慎监管事项844项,其中,首次轻微违法行为及时纠正免予行政处罚389项,一般违法行为从轻或减轻行政处罚455项。

(二)扎实推进信用监管。启动鄂州市信用信息共享服务平台建设,促进平台之间融合贯通。按照国家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体系的要求,实现对守信者无事不扰、对失信者利剑高悬。上半年全市共实现182起联合守信激励、失信惩戒案例。市信用办在信用鄂州官方网站开设联合奖惩案例专栏,将重大奖惩案例及时公开发布,让守信者一路畅通,让失信者无处遁形。鄂州市信用信息共享服务平台作为大数据能力平台的组成部分,采用了“一网三库一平台N应用”的模式,可实现信用信息的互联互通、共享共用。

(三)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制定联合抽查工作指引和实施办法,统筹制定抽查计划,有效实施综合监管,切实减少对市场主体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干扰。抽查结果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进行全面公示。从2020年至今,全市各级单位开展各类双随机检查345次,开展联合抽查11次,检查对象6269户。

(四)完善投诉联动处理机制。制定《鄂州市营商环境问题投诉联动处理办法》,充分发挥“市长信箱”、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营商环境投诉平台、阳光信访工作平台、非公有制企业投诉服务平台等网络平台的作用,建立投诉处理机制。对企业和群众实名提出的意见、建议或投诉举报,实行首办负责、100%限期反馈。

三、完善信息共享平台建设

我市已建成并开通运行了鄂州市大数据能力平台,实现全市电子政务跨部门、跨地区、跨层级、多业务的数据交换与共享。下一步还将设立企业电子档案馆,并将其并入鄂州大数据能力平台,进一步加强全市电子政务网络建设,推进还未入网的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

(一)建立企业电子档案数据目录。梳理企业相关的各类数据信息,分门别类做好目录,建立企业基础数据库。

(二)制定统一的数据标准与规范。提供统一数据标准与规范,方便各部门与企业实时归集各类数据信息。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实时归集企业动态信息,提升企业数据质量。

(三)建立共享发布机制。充分发挥电子政务信息共享平台数据资源作用,将企业电子档案实时向各部门与企业提供输入、输出接口,促进大数据能力平台数据的归集与共享。

四、创造优良的人才培育环境

(一)持续完善人才政策体系。对现有人才政策项目进行评估分析和优化调整,补齐重点产业项目、非公领域和基层一线等领域人才政策短板,建立人才政策兑现情况跟踪监测和问效问责机制,切实保障人才在住房、子女就学、医疗健康、创新创业等方面的权利,充分激发人才活力。

(二)统筹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加大“新鄂州人”计划实施力度,通过“333”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121人才池”计划、企业“千名引硕工程”、“我选湖北·青英汇鄂州”等重大人才子工程,持续为我市引进科技创新创业、专业技术、高技能和高学历等人才,逐步提升人才总量。

(三)聚焦产业项目引育人才。围绕我市“三城一化”创新发展新格局,针对航空制造、电子信息、轨道交通、智慧物流、先进制造、供应链管理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重点项目,每年共引进培育100名左右科创类、企业经营管理类、现代服务类、生态农业类、临空产业和自贸区类等领军人才,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精准的智力支撑。

(四)加快落实人才安居保障。统筹规划全市人才公寓建设,充分整合社会资源,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和市场功能,采取多种方式建设人才公寓。加快“城南人才社区”等人才安居项目建设进度,确保为人才营造更加宜居宜业的生活环境。

(五)加强企业人才信息沟通。深入企业开展用工需求调研,及时了解企业最新需求信息,搭建企业人才供需平台,定向输送劳动力,提供双向就业选择。同时引导企业提高工资福利待遇,改善工作环境,拓展人才晋升渠道,提高人性化管理程度,健全人才制度保障,进一步增加人才归属感。

五、着力解决企业融资难题

(一)建立“四张清单”服务机制。建立小微企业授权、授信、受理回告、尽职免责“四张清单”,提升金融服务能力,全面优化小微企业信贷流程,各银行机构授信审批时限从最长30个工作日减少至不超过8个工作日,从受理到授信审批平均办理时限仅为5.6天。各银行机构扎实执行受理回告制度,累计受理线下普惠贷款申请2460笔,签发受理回告清单2460份,发放贷款2321笔,做到了受理贷款申请百分百回告。

(二)推行“金融辅导员”制度。通过金融辅导员为企业提供“一企一策、一问题一方案”的个性化融资方案和“一对一、多对一”的“订单式”服务,全市企业融资可得性稳步提高。截至2021年5月末,全市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同比增长32.46%,比各项贷款增速高16.79个百分点。

(三)完善融资担保体系建设。积极探索贷款渠道,增加银行机构贷款品种,主动与银行和市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公司合作,搭建政银企平台,完善中小企业政策性信用担保体系,宣传引导企业用好鄂州市中小企业融资平台,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题。市中小企业担保公司不断扩大注册资本金,2020年,市担保公司年末在保余额首次达到11.64亿元,同比增长44%。

(四)全力推进企业上市工作。已提请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推进鄂州市企业上市若干政策》、《鄂州市加快推进企业上市五年行动计划》,计划用五年时间,建立完善推进企业“培育、改制、辅导、申报、上市”全周期的上市工作机制,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虽然我市营商环境有了明显改善,但距离上级要求、先进地区水平、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的呼声与期盼还有很大差距,我们将始终坚持以市场主体需求为导向,紧紧围绕进入全省第一方阵目标,努力把我市打造成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率最高、投资环境最优、企业获得感最强的城市。

 

网站地图  网站标识码:4207000041  ICP备案:鄂ICP备05017375号   鄂公网安备 42070402000199号
主办单位:鄂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地址:鄂州市鄂城寿昌大道47号,鄂州发展大厦7-9楼 联系人:陈飞 联系电话:027-60830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