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武鄂协同发展是省委、省政府的重大决策,它有利于发挥武汉城市圈一体化建设引领示范作用,有利于加速落实省委“一主两辅多极”战略,有利于贯彻落实中部崛起国家发展战略。您的提案站位很高,所提建议具有很强的前瞻性和可操作性,市政府交办后,我委非常重视,组成了专门班子,认真分析,专题调研,狠抓落实。积极推进规划、交通、产业、市场、生态保护、公共服务等“六个一体化”,主动对接,融合互动,双赢共享。
一、加强区域规划和发展战略对接。抓住武汉市新一轮总体规划修编、我市建设国际航空大都市的有利契机,进一步明确武鄂协同发展的方向目标、结构布局、功能定位、发展重点、政策导向等重大问题;尽快对《鄂州市城乡总体规划(2017-2030)》总规初步方案进行初审,征求各方意见后报送市政府审查;葛店开发区、红莲湖新区、梧桐湖新区、梁子湖区与东湖高新区、江夏区要加快协同推进城市规划无缝对接。
二、共建大武汉航空客货双枢纽。推进武鄂航空港深度合作,加快推进鄂州民用机场项目可研报批和建设工作,按时间节点要求,完成拆迁安置、辅助设施建设、主体工程设计建设任务,确保按时投入运营,使之成为武鄂黄黄重要的共享资源;组织编制鄂州临空经济示范区总体方案,积极开展申报国家级空港经济试验区工作;积极争取政策条件支持,为纳入湖北自贸区武汉片区做好铺垫工作。
三、推进沿江临港经济协同发展。充分对接武汉市“大临港”产业板块,加快鄂州沿江港口体系建设,发挥对长江中游南岸经济的带动作用,实现以港兴产、以产兴城、产城互动、融合发展;加快武汉新港三江港区综合码头一期工程和与鄂州北站连接的三江港疏港铁路及三江港铁路物流基地建设,完善铁水联运功能,打造公铁水多式联运区域枢纽;重点研究空铁、公铁、铁水联运,完善多式联运体系,着力构筑多式联运、无缝衔接的对外开放大通道。
四、推进武鄂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把推进武鄂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作为两地协同发展的重要基础工作,进一步推动道路交通体系对接;加强与武汉相关部门单位的沟通衔接,按照障碍属地排除、费用属地承担、工作同步推进原则,同步解决规划、用地、拆迁、投资、建设过程中的障碍瓶颈和建设不同步的问题;加快已规划15条道路的实施进度,力争红莲湖新城大道北连接线与东湖高新区未来三路对接、葛店开发区人民西路与东湖高新区科技一路对接;加快鄂咸高速建设进度,并按武汉外环标准完成车道“四改六”设计;加快武阳高速鄂州段建设;力争今年内按“属地投资、统一经营”方式,启动武汉地铁11号线左岭新城东延葛店开发区工程施工。
五、协同布局建设特色产业园区。坚持武鄂两地“全域产业协调”理念,推动八大新区共享武汉资源、承接武汉辐射、形成协同效应;葛店开发区打造中部地区有影响力的光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和电子商务中心,加快产城融合,建设武鄂协同发展示范区;机场核心区、鄂城新区和花湖开发区连片开发,重点发展临空产业、现代服务业,打造空港经济核心区;三江港新区建设现代物流新城,红莲湖新区建设文化旅游度假区;梁子湖区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梧桐湖新区建设生态科学城;鄂州开发区建设高技术服务业和高端制造业聚集区;推动特色产业示范园共建共享,推进双方采取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利益共享模式,一体化规划、一体化建设、一体化招商、一体化布局,加快关联产业项目聚集,实现集群化发展。
六、推动现代服务体系协同共享。进一步利用武汉国家中心城市的扩散效应,承接武汉消费人口庞大、服务业态多样、要素资源充裕、专业化交易市场相对齐备等方面的优势,主动细分对接,利用好大武汉多层次现代服务业体系的辐射带动力,共享武汉现代服务业体系,促进我市服务业成长壮大;加快我市电子商务、专业物流体系、专业化商品市场、商住地产、健康休闲旅游、假日经济等消费服务市场发展,实现与武汉消费市场体系的分工合作,大力推动跨市域创新合作和成果转移转化,促进我市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培育“四新”经济主体;充分发挥鄂州在武汉城市圈中独特的优势,积极与武汉市对接,享受与武汉市相同的科技金融政策,推动科技金融改革创新。
七、全力对接武汉科教创新资源。全面发掘和利用武汉科教优势资源,大力弥补我市科教资源匮乏、创新能力缺失的短板;大力引进国家实验室、国家科学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中心、工研院入驻,有选择地引进国家顶级、国际领先水平的研发项目,以及对我市转型发展有牵引意义的本科院校、特色专业学科、研究生院落户,打造国家级科学发明的策源地、科技创新的发动机;今年内,推动与中科院合作实质性落地,加快建设华师鄂州研究院,提升华科鄂州工研院、梧桐湖科技创意园等创新平台服务功能;精准对接武汉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服务机构,建设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服务鄂州转型发展的各类共用技术平台、联合研发转化平台;积极推进开发区、新区与武汉高校院所全面合作。
八、协同推进武鄂生态文明建设。构建武鄂协同联动机制,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优化区域生态空间,促进绿色低碳发展;打破行政区域限制,探索建立统一规划、统一监测、统一监管、统一评估、统一协调的环境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建立一体化的环境准入和退出机制,实现深层次联合执法、事件处置、风险防范、环境事件损害评估及赔偿机制、跨区域事件应急处置和监督机制的落实;共同保护大梁子湖生态环境,强化落实河长制;制定并实施大梁子湖水系生态治理规划,推动建立横向生态补偿机制,以通过省级生态文明示范区技术评估为基础,制定整改措施,提前着手,对标更高标准,更严要求,谋划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区创建有关工作,加强宣传,营造氛围。
九、推动公共服务政策资源协同共享。坚持以增进武鄂两市人民群众福祉为立足点和出发点,推进公共服务资源共享;争取拓展武汉优质公共服务资源服务空间,创新公共服务对接合作机制,逐步统一公共服务政策标准,保障全体市民共享区域经济发展成果,构建高水平、高品质的公共服务协同供给体系;重点针对我市教育、医疗等相对落后领域,统筹推进与武汉开展合作,协同两市资源配置,取长补短,缩小公共服务差距;运用远程教育、远程诊疗等信息技术加快两地学校、医院合作;推动公共服务政策一体化,充分发挥政府在义务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社会救助等基本公共服务领域的政策主导作用,主动对标武汉市,逐步推进向武汉看齐的公共服务资源配置标准、管理标准、供给标准,逐步使两市居民获得统一标准的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底线公平”;打通鄂州武汉两地的医保网络,凡鄂州与武汉两地确认的定点医疗机构,两地医保经办机构均予以认可,给予同等待遇,享受即时报销结算服务,两地医疗保险关系可无障碍转移续接,实现社保卡“一卡通”。
网站地图 网站标识码:4207000041 ICP备案:鄂ICP备05017375号 ![]() 主办单位:鄂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地址:鄂州市鄂城寿昌大道47号,鄂州发展大厦7-9楼 联系人:陈飞 联系电话:027-608304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