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关键之年,是深入实施“十四五”规划的攻坚之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各地、各部门按照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认真执行鄂州市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议批准的《政府工作报告》和审议通过的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认真落实市人大常委会审查意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扎实推进花湖国际机场和武汉新城两大省级战略落实,全力推进“两区一枢纽”建设,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实现稳中有进、进中提质,较好完成年初目标任务,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一)经济回升向好态势逐步显现。2024年前三季度,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1%,其中: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分别增长3.4%、7.6%、5.4%,均快于上半年、高于全省、好于全国。预计全年:全市GDP增长6.5%,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进出口总额增长30%,居全省第1,规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增长7.7%、8.0%,逐步回升。城镇新增就业1.76万人。服务业增加值增长7.0%,服务业发展综合评估全省第2,获批省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2600万元,占全省比重17.3%。人均GDP、全员劳动生产率、单位GDP建设用地使用面积和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等高质量发展考核指标,均居全省前3位。粮食种植面积达60.1万亩,产量达25.5万吨,实现面积、产量双增。
2024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完成情况表(预计)
(二)国际自由贸易航空港建设取得积极进展。货运能力大幅提升。加快构建“全球123快货物流圈”,累计开通货运航线85条(国际30条、国内55条),通达34个国际城市、50个国内城市。全年货邮吞吐量达102.5万吨(国际26.7万吨),年货邮量全国第5、增速全国第1,累计货运量超过120万吨。对外开放多点突破。保税物流中心(B型)3月获批(全国暂停三年审批后的首个),5月正式封关运营,开展国际中转、保税分拨等业务,实现进出口额3000万美元。全国首创药品进口“跨域口岸”,仅用时3个多月,完成药品口岸申建。进境水果、食用水生动物、冰鲜水产品、肉类、植物种苗等五类指定监管场地获批投用,指定监管场地累计进出口货物9642.9吨,货值6750.8万美元。监管措施不断创新。16种国际“空空中转”业务模式全部开通,通关时间缩短至4.7小时,居全国前列。“分类分区”监管模式压缩进口通关时间至10.2小时、出口通关时间至20分钟,整体通关时间减少50%,快件处理效率提升30%以上,建成全国首个网状驳运型航空前置货站,实现两场一站间的货物直通、安检互认、互为前置。经济拉动效应显现。顺丰航空等31家中外航司、中外运等80多家货代企业、深创建等10家跨境电商头部企业深入开展业务,德玛克半导体、华付人工智能等20多个临空制造项目落户,度边电子精密制造等项目建成投产。国家发改委已批复亚投行贷款28.9亿元,争取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9043万元。机场货邮吞吐量直接带动GDP增长0.5个百分点,对全省外贸增长贡献率达23.7%。
(三)武汉新城鄂州片区成势见效。重点项目加速推进。200个重点项目完成年度投资280亿元。10个品质提升工程全部贯通,12个重要节点工程2024年实现投资79.8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25%,已完工3个。葛店综合交通枢纽项目建成完工,未来三路、高新六路建成通车。第三届武汉都市圈发展指数发布(8个市州参评),我市综合融合指数跃升榜首,华容区获得县(市、区)融合指数第1名。新城品质全面提升。未来学校高中部、希尔顿欢朋酒店、葛店图书馆建成投用,“红莲湖微短剧拍摄基地”揭牌,葛店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综合交通枢纽完工,华夏理工学院新校区开工建设,梧桐湖轨道交通纳入省级规划。成功入选2024年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名单、全球性国际邮政快递枢纽承载城市布局名单。开通全国首条跨市自动驾驶公交线路(左岭新城—红莲湖武汉新城展示中心)。科创属性日益增强。入驻省供应链平台企业超过1107家,鄂州(武汉)离岸科创中心入驻企业6家。武汉新城鄂州片区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38.6件,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倍。70%以上规上企业与武汉实现产业同链,华工法利莱创造150余项国内行业“第一”,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全市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5家、创新型中小企业74家。
(四)城乡融合发展全省靠前。科技化赋能农业发展。农业机械化程度稳步提高,北斗监测作业面积56.3万亩,增长22.5%。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94.2%,减少化肥使用量1923.4吨。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2.85万亩,主要粮食作物良种覆盖率97%,中新牧业打造“数字+”智慧畜牧,生猪优质率98%。武昌鱼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活鱼到家”助推鄂州武昌鱼“游”上全国餐桌,名特优水产品优质种苗率达70%以上、全省领先。华中空港农产品骨干冷链物流基地获批建设。生态化助力乡村振兴。大力推广“水草+”模式,水草种植面积约2余万亩,“水草+大闸蟹”养殖面积0.2万亩,“水草+”收入近1亿元。投资16.9亿元的长港河EOD项目进入国家库,鄂州石桥水库水利风景区评为省级水利风景区。推进“六闲”资源整治利用,华伍村、余湾村等地打造“十大最美油菜花海”,构建全域乡村旅游新格局。环百里长港、梁子湖、四峰山周边民宿渐成规模,全市限上住宿业营业额增长14.1%。一体化建设基础设施。新改建农村公路156.7公里,鄂城区陈泉公路和梁子湖区环湖绿道入选全国“四好农村路”典型案例。实现水泥路“村村通”,行政村5G、千兆光网“全通达”、城乡全域寄递物流100%覆盖。入选工信部千兆城市、湖北省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5G网络农村重点区域覆盖率达85%。
(五)经济发展活力持续释放。投资绩效改革深入推进。“三库”项目入库1306个,总投资8966亿元。585个亿元以上项目累计完成投资726亿元。储备“两新”项目351个,投资225亿元,中国长飞、博进生物等45个项目纳入省级重点。争取中长期特别国债、中央和省预算内资金75.9亿元,增发地方专项债78.4亿元,资金争取额度、项目审核通过率均高于往年平均水平,创历史新高。工业经济稳中提质。全市34个工业大类26个实现正增长,光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生命健康产值分别增长45.5%、20.3%、8.8%。新增规上工业企业44家,鄂钢、容百锂电、虹润高科入选全省“百强高企”。依托北大科创资源成立鄂州莲花山人工智能研究院。全市研发经费投入23.1亿元(占GDP1.8%),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高技术产业投资占比均居全省前4。消费潜力不断挖掘。吴都乔街、南浦路夜市万人打卡,梁子岛、四峰山露营滑伞逐步“出圈”,雕花剪纸、穿花龙舟亮相央视。投入补贴资金4850万元,拉动汽车家具家电等消费品营业额3.2亿元。存量房贷利率批量下调,惠及7.3万户家庭,每年减少家庭利息支出4600万元,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长5.5%。
(六)统筹推进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完成大气污染治理项目200个,PM2.5平均浓度34.8ug/m³,下降6.5%,空气优良天数比率84.4%,较上年增加2.8个百分点,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梁子湖、豹澥湖、三山湖等3个省控重点湖泊排污口全部完成整治。地表水国、省控断面水质优良比例100%,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100%。流域综合治理进一步深入。以梁子湖区为重点,推进全域“湖湖连通、江湖连通”,3个市级试点小流域治理稳步推进。主要河湖水质整体呈好转态势,长江干流鄂州段水质保持在Ⅱ类以上,29个湖泊水质得到提升,梁子湖等5个湖泊水质达到III类标准,劣Ⅴ类水体同比减少16个。梁子湖生态文明博览园通过国家4A级景区验收评定。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获评省中小企业发展环境A类(优秀)地区,市场环境指标居全省第1,电力能源指标连续3年居全省前列,在全省率先推行招投标“评定分离”改革,企业和群众办事满意率稳定在99%以上。申报创建全省先行试点改革70项,推出市级创新改革148项。鄂城区获评全省金融信用示范县,华容区农村供水入选县域统管全国典型案例。全市新登记经营主体2.83万户,增长19.5%。
(七)聚焦“补短板、提品质”,城市更新步伐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力提速。机场铁路联络线正式启动,鄂州长江大桥完成投资进度70.3%,机场高速二期完成投资进度39.7%,武黄高速改扩建完成投资进度29.7%,临空经济区“五横六纵”城市骨干路网基本成型。三江港今年累计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733.9万吨,增长42.2%。高桥河治理、梧桐湖生态修复、怀万港入湖口生态湿地等竣工。基本公共服务日益完善。推进50个教联体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实现全市义务教育学校全覆盖。华美达、联投美悦达、皇冠酒店开业运营。未来学校高中部、南部小学、林待秋学校二期、市中心医院临空院区(市妇幼保健院新院区)投用,葛店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建成、梁子湖区人民医院二期高标准推进。成立医共体7个,促进市级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新城快线”轨道交通公交化运营。城市基层治理更加精细。城建项目开工153个、完成投资107亿元,中心城区雨污分流、新港路雨水泵站建成使用。更新改造燃气管网34.6公里,新增绿地面积3万㎡。建成完整社区14个,完整社区覆盖率达37.8%,完成91个老旧小区改造,完成174部既有住宅加装电梯。新增公共停车位3233个,安装新能源汽车充电桩3058个。“智慧停车”系统接入车位6.9万个,打造“全市一个停车场”。
(八)聚焦“业教保医”,民生底线兜紧兜牢。稳就业:开展“百县进百校”“鄂大双选会”等系列招聘会107场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4.71亿元,带动就业3702人,稳定岗位5.85万个。城镇新增就业1.76万人,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高校毕业生就业帮扶率和退捕渔民、脱贫人口就业率均达到100%。兴教育:全面落实“教育十条”,高考、中考数质双升,“一本线”人数首次破“千”,入围清北“强基计划”5人,中考优秀率同比提高18.5%。新(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10所,新增学位8685个。撤并整合31所百人以下乡村小规模学校。获评首批省级示范性教联体4个,段店中学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保住房: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1565套,超额完成省市目标考核。城镇低保、低保边缘家庭租赁补贴标准分别由7元/㎡、6元/㎡提升至12元/㎡、10元/㎡,人均保障面积由12㎡提高至15㎡。优医疗:基本医保市内外参保101.8万人。全面实行住院DIP付费,结算14.36万人次,共计6.65亿元,数智化病理服务建设成效初显。医养结合机构达到4家,医养结合床位达220余张。惠养老:大力发展普惠型养老服务,全市新增养老床位509张,建有幸福食堂85家,完成特困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565户。
总体来看,2024年以来,全市经济运行保持平稳,两大省级战略效应加速释放,“两翼齐飞、城乡融合”发展格局逐步形成,人口向“东西两翼”和中心城镇集中步伐逐步加快,流域治理高效推进,新兴产业加快集聚,投资结构更加优化,工业经济逐步转型,粮食和能源保障安全可靠,生态基础逐步夯实,民生保障越织越牢,邮政、通信、保险、气象以及地震等各项事业都取得了新成绩。同时,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仍面临不少困难挑战:一是工业下行压力较大。受市场需求不足和产品价格持续下降等因素影响,1-11月锂电材料、钢铁等重点行业产值同比下降19%、3.3%,分别拉低工业产值增速3.2、0.6个百分点。二是民间投资信心不强。部分民间投资项目存在观望情绪,建设进展较为缓慢。房地产投资同比下降21.7%,高品质、第四代住宅供给不足。三是临空产业有待培育。签约落地的大项目、龙头企业不多,集群发展的产业生态尚未形成,枢纽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还需持续发力。四是民生保障仍有短板。城乡教育、卫生、文化、体育、养老资源供给不够均衡,消费外流现象较为突出,生态环境改善有一定反复。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精准施策,主动作为,着力加以解决。
网站地图 网站标识码:4207000041 ICP备案:鄂ICP备05017375号 ![]() 主办单位:鄂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地址:鄂州市鄂城寿昌大道47号,鄂州发展大厦7-9楼 联系人:黄娴 联系电话:027-608304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