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登录    注册           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省粮食局关于印发2025年全省粮食工作要点的通知

信息来源:湖北省粮食局 日期:2025-03-12

各市、州、县发改委(发改局、粮食局): 

  根据全省粮食工作会议部署,现将《2025年全省粮食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抓好贯彻落实 

  湖北省粮食局 

  2025年2月21 

  2025年全省粮食工作要点 

  2025全省粮食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按照国家局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坚持改革与创新“双轮驱动”、粮食高水平安全与产业高质量发展“两高并进”,全面深化粮食购销和储备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加快构建华中区域粮食应急保障中心,大力提升粮食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保障能力,推动“十四五”圆满收官,为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湖北篇章贡献粮食力量。 

  一、全面深化改革,完善粮食流通管理体制机制 

  (一)深化储备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健全完善省市县三级地方储备粮体系,优化调整省级应急成品粮库存,加强成品粮油储备运作管理,探索饲料粮储备运管模式,持续推动建立社会责任储备,优化多层多元的储备布局构建统一的省级储备粮管理企业,提升集中运管质效加强储备粮管理,完善考核机制,强化考核结果运用。 

  (二)深化国有粮食企业改革。配合省政府国资委出台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实施意见,制定政策性业务清单,严格落实风险隔离措施和人员、实物、财务、账务“四分开”。引导地方国有粮食企业健全完善运营管理机制,培育形成一批具有竞争力的国有经营性粮食企业。 

  (三)深化粮食购销监管体制改革。全面推行以信息化监管为手段、以信用监管为基础、以重点领域现场监管为补充的新型监管机制。出台粮食企业信用监管实施细则,运用好“双随机、一公开”“互联网+监管”等方式,对企业进行分级分类监管。深入开展粮食流通监管“铁拳行动”,优化定期巡查机制,开展跨部门综合监管,及时受理查办12325监管热线举报线索,提升执法监管效能。 

  (四)健全粮食产后节约减损长效机制。开展粮食产后节约减损行动,强化粮食储存环节损失损耗监测,完善粮食产后和加工损失调查机制,探索开展粮油适度加工标准化试点。落实国家“全谷物行动计划”,开展“少吃油 吃好油 更健康”和“全谷物 好营养 更健康”主题宣传。开展世界粮食日和全国粮食安全宣传周、科技活动周等主题活动,推动爱粮节粮理念深入人心。 

  二、推动科技创新,加快发展粮食新质生产力 

  (五)推进智慧管粮。加强信息化系统应用,出台推动粮食购销监管信息化应用和运行指导意见。粮食行政管理部门通过信息化监管平台,加强在线实时监管,及时做好智能预警监测风险处置。承储企业充分运用粮情监测系统,加强温度、湿度、质量等变化情况的监测分析,提高粮温控制、熏蒸防治、减损保质的科学性。 

  (六)推进绿色储粮。实施绿色仓储提升行动,通过拆旧建新、改建扩建等方式开展高标准仓建设,因地制宜推进气调储粮、仓顶光伏等10项绿色储粮技术应用,以气调储粮技术、无尘清理设备为重点,支持地方国有粮食企业对承担地方储备粮存储任务的仓房进行升级改造,提升粮食收储能力和水平。 

  (七)推进科技兴粮。加大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力度,积极争取“两新”项目,改进加工生产线,提升产品附加值和储运效率。持续实施粮食科技揭榜制,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协同创新。鼓励引导粮油龙头企业发挥主体作用,加大科技创新和产品研发力度。建立产品、技术、管理、节粮减损“四位一体”湖北粮油标准体系。 

  三、抓好粮油收购,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 

  (八)抓好政策收购。加强市场形势研判和品质、价格监测分析,提前做好风险应对准备。引导粮食企业加强仓容、资金、设备、人员等要素保障,配合中储粮做好最低收购价收购工作,守牢农民“种粮卖得出”底线 

  (九)引导市场收购。发挥储备企业支撑引领、骨干企业示范带动作用和粮食市场化收购贷款信用保证基金融资增信作用,推动产销衔接,组织引导各类市场主体积极入市,巩固深化“依质论价、优粮优价”机制,推动形成主体多元、购销踊跃、流通顺畅的市场化收购良好局面,促进农民粮食卖得顺、价格好。 

  (十)服务粮农粮企。优化政策咨询、信息发布、现场收购等各项服务,设置售粮绿色通道,持续应用粮食购销管理微信小程序,推广预约收购,引导农民有序售粮,企业均衡收粮。加强与各地气象部门沟通联系,发挥粮食产后服务中心作用,及时提供清理、烘干、收储等服务,帮助农民产后减损。 

  四、坚持软硬兼修,推进华中区域粮食应急保障中心建设 

  (十一)完善建设推进机制。以建好华中区域粮食应急保障中心为切入点和落脚点,结合《华中区域粮食应急保障中心构建方案》,长短结合、省市联动,超前谋划储备一批全局性、标志性、跨区域的重大项目,加快建设一批示范引领项目,推动粮食产业要素资源集聚集约,打造粮食物流黄金通道。建立联席会议机制,适时组织相关单位和市(州)谋划会商。 

  (十二)科学编制“十五五”规划。认真开展“十四五”规划总结评估,为编制“十五五”规划提供有益借鉴。制定工作计划,依托专业力量,全面启动“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市(州)研究提出本地区相关规划指标,为编制省规划提供有力支撑。 

  (十三)抓好重点项目建设。重点推进武汉港口型粮食物流核心枢纽建设,完成3个政府储备库建设,加快建设华中区域粮食应急保障中心武汉核心基地。谋划推进黄石新港空中廊道工程、黄冈粮食供应链中心、武穴港多式联运物流园粮食物流中心等项目建设,推动沿江码头物流设施的高效利用,完善园区功能,提升武汉阳逻、黄石新港、荆州江陵、鄂州三江港、宜昌白洋港等粮食物流核心枢纽、关键节点集疏运能力。 

  (十四)健全应急保障体系。择优确定应急保障主体,根据经营情况动态调整,确保粮食应急保障体系关键时刻能快速响应、高效运转。梳理总结应急保供经验,组织做好粮食应急演练,提升应急保供能力和水平。严格执行国家军粮供应政策,加强规范化管理,提高军粮供应综合应急保障能力。 

  五、聚力供需对接,推动粮油产业高质量发展 

  (十五)积极打造“江汉大米”品牌。编制“江汉大米”品牌建设规划,强化部门协同、省市县联动,全链条发力塑造品牌,助力打造新时代“鱼米之乡”。建立“江汉大米”企业梯次培育体系,培育壮大核心企业,引导支持后备企业发挥作用。相关市县因地制宜出台支持“江汉大米”品牌建设工作措施。开展“江汉大米”进机关企业食堂行动。 

  (十六)持续推进菜籽油产业链建设。顺应健康消费发展趋势,针对不同消费群体,打造不同风味且具有湖北特色的健康型菜籽油产品,推动油菜籽就地加工转化,强化联农带农作用。着力推进“菜、花、蜜、油、肥、饲”协调发展,提高综合效益。 

  (十七)加强市场营销。突出营销平台和渠道建设,建立加工销售利益联接机制,强化荆楚粮油品牌营销中心、“荆楚粮油”云平台、“江汉大米”数字公司的服务功能和牵引作用。组织“荆楚粮油”省域公用品牌建设10周年宣传活动,坚持开展“荆楚粮油中国行”活动,以社会化方式办好“荆楚粮油”精品展交会,加大进商超、进社区、进单位推进力度 

  (十八)促进动能转换。深入实施优质粮食工程,高效发挥粮油产业项目资金作用,支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和品牌整合,加大主食产业化和粮油深加工支持力度,推动粮油产业发展质效整体提升。支持重点企业整合资源、创新发展,积极培育上市企业。鼓励发展全谷物产业,引导全谷物食品生产,支持全谷物原配料加工企业升级改造技术设备。 

  六、树立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安全风险 

  (十九)抓好质量安全管理。做好收购粮食质量安全监测储备粮油入库质量验收政策性粮食质量抽检,确保政策性粮食质量合格、储存安全,严禁超标粮食流入口粮市场加强全省粮食质检体系和人才队伍建设,组织粮食质检机构比对考核及能力验证,开展职业技能等级培训认定,举办全省粮食行业职业技能竞赛,组织参加“国赛”,提升粮食质检能力水平。 

  (二十)抓好安全生产。推进全省粮食系统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深入开展“查险除患”专项行动,常态化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整治。依托12325监管热线,建立安全生产重大隐患举报奖励机制。开展地方国有粮库标准化建设,严格落实《粮食仓储作业“十个严禁”》,探索建立第三方服务机制,规范安全作业管理。 

  (二十一)抓好行业廉政建设。巩固粮食购销领域腐败问题专项整治和群众身边不正之风集中整治成果,紧盯项目建设等关键领域、粮食购销等关键环节、“一把手”等关键岗位,做实项目绩效评价,理顺粮食流通管理职能,压实粮食购销主体责任、监管责任,加强穿透式监管,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和条件。 

  七、加强自身建设,凝聚支点建设强大合力 

  (二十二)强化支点意识。增强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牢牢把握支点建设的战略定位、战略任务和战略机遇,坚决扛牢保障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主动对标对表,抬升发展标杆,推动粮食工作融入支点建设大局。 

  (二十三)加强能力建设。实施干部素质提升年活动,强化粮食业务培训,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持续学习贯彻《粮食安全保障法》,提升风险研判能力、改革创新能力、依法行政和依法管粮能力,培养粮食工作行家里手,为支点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二十四)转变工作作风。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为基层减负,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切实强化为农为企服务。引导党员干部树牢“五个意识”,知重负重,知责担责,当好支点建设的实干家。统筹做好机关党建和党风廉政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政务公开、政务信息、值班值守、数字政府、平安建设、国家安全、保密和机要密码、信访、档案、老干部、精神文明、群团等重要工作。 

网站地图  网站标识码:4207000041  ICP备案:鄂ICP备05017375号   鄂公网安备 42070402000199号
主办单位:鄂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地址:鄂州市鄂城寿昌大道47号,鄂州发展大厦7-9楼 联系人:黄娴 联系电话:027-60830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