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上半年全市粮食工作调研情况的报告
市粮食局目标管理办公室
根据局党组的安排部署,自7月中旬以来,局机关组成9个工作专班,深入到所属13家企事业单位的仓库站点、收购现场、生产厂间、项目建设工地进行调研,并以工作组为单位形成了有典型、有数据、有分析、有措施、有建议的调查报告,现将有关情况综合报告如下:
一、半年工作运行情况
今年以来,全系统围绕“突出六个重点、构建六大体系、实施六大项目”的总体目标,按照服务宏观调控、服务产业发展、服务社会稳定、服务中心工作的思路,转变作风、难中求进、创新发展,使粮食各项工作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一)主要经济指标大幅增长。至6月底,纳入目标考核的粮食企业实现利润73.42万元,占市定目标130万元的56.5%;实现销售收入22891万元,占自定目标29405万元的77.8%;实现工业增加值4937万元,占市定目标5800万元的85%;实现招商引资1000万元,占市定目标800万元的125%:实现出口创汇75万美元。在上述主要经济指标中,除利润指标外,均比去年同期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如销售收入指标,比上年同期的13489万元增长9402万元,增幅为41%;工业增加值指标,比上年同期的2848万元增长2089万元,增幅为73.4%.从数字看发展,粮油加工龙头骨干企业对粮食经济的带动作用凸显。仅华苑米业有限公司半年就实现销售收入10229万元,实现工业增加值2000万元,分别占该公司年度计划的93%和67%,销售收入占全行业的45%,工业增加值占全行业的41%,利润占全行业的78%。
(二)粮油购销难中求活。全市粮食购销企业、储备企业、粮油加工龙头企业在国家未启动小麦、早籼稻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的情况下,克服资金缺、粮源少、价格高、市场竞争激烈的不利因素,多措并举,千方百计搞活粮油经营。至6月底,全市纳入统计范围的粮食企业收购粮食(原品种)9005万公斤,收购油菜籽7735吨。其中国有粮食企业收购粮食1839万公斤,收购油菜籽7535吨,较好地发挥了主渠道作用。在积极主动开展粮油收购工作的同时,结合政策性粮油出库,不失时机地抓好粮油销售。粮食销售总量达到3321万公斤,其中政策性粮食轮换出库3112万公斤。轮换出库国家临时储备油4115吨。
(三)重点项目顺利推进。樊口国家粮食储备库易地兴建项目、华苑米业粮食物流基地项目先后落户华容省级农产品加工园区,信源工贸公司的鱼面生产线项目基础设施建设进展顺利。上述重点项目完成投资555万元。其中樊口国家粮食储备库易地兴建项目完成投资225万元,占一期工程投资计划的17%;华苑米业物流基地项目完成投资200万元,占年度计划的25%;信源工贸的鱼面生产线项目完成投资110万元,占年度计划的85%。
(四)存量资产得到有效利用。全市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把深化改革与资源整合、资产重组有机结合起来,在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前提下,按照“理顺权属、转让处置、租赁经营”的思路,因地制宜地盘活存量。鄂城区粮油购销公司将外单位长期无偿占用的沙塘粮站依法收回并依法处置;华容区粮油购销公司利用闲置仓库引进项目;梁子湖区粮油购销公司把资产处置与分流富余人员相结合,通过资产处置妥善安置解聘了41名员工,在岗人员由50人减至9人。
(十)“两进”活动成效明显。遵照市委、市政府开展“进农户、访民情、办实事、促发展”和“进企业、下工地、访客户、促发展”活动的统一部署,组织局机关干部深入到东沟镇余湾村、湖北三和管桩有限公司、超凡物流有限公司的村庄田野、生产一线与访问对象面对面沟通、心碰心交流。结合“厅市共建”和新社区建设共为余湾村扶持资金182万元,硬化中心村公路1500米;维修人畜饮水“当家塘”12口;修复泵站2座;安装中心村路灯、景观灯8盏;兴建文体活动场所800平方米;占地1500平方米的幼儿园正在兴建之中。与此同时,我们还引导华苑米业公司与该村一种粮大户签订了100亩优质稻产购合同。种子由企业无偿提供,收购价按百公斤240元保底,并根据市场行情加价30%的幅度收购。湖北三和管桩有限公司、超凡物流有限公司是我局的挂点企业。我们做到勤调研、勤汇报、勤协调,注重协调、解决他们在生产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在积极服务、跟进重点项目的同时,我们还注重发挥粮食行业自身优势,抢抓省委、省政府实施的农产品加工业“四个一批”工程和省粮食局实施的“五个十”工程战略机遇,依托华容省级农产品加工园区这棵“梧桐树”,牵线搭桥,吸引市内外客商来园区投资创业。目前,有1家国有粮食储备企业、2家粮机制造企业和2家民营粮食转化企业参与园区建设。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依据9个调研专班提供的调研报告分析,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
(一)尽管整体上实现了盈利,但少数企业发生亏损。除质检站、幼儿园未下达利润指标外,其他11家企业有9家实现盈利,有两家发生亏损,其中樊口粮库亏损18.78万元,兴方磨具公司亏损20万元。
(二)尽管销售收入同比大幅增长,但比较效益偏低。纳入考核的11家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2891万元,比上年同期的13489万元增长9402万元,增幅为41%,这在历史上是少有的。但利润只有74.32万元,据此测算,利润率仅为0.32%,比较效益明显偏低。
(三)尽管粮食收购总量较大,但国有粮食企业的收购比重较小。全市纳入统计范围的粮食企业收购粮食9005万公斤,其中国有粮食企业的收购量为1839万公斤,仅占粮食收购总量的20.4%。据分析,这种状况是由两方面的因素形成的。一方面,国家未启动小麦早籼稻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政策性一块贷款难。商业性经营融资渠道不畅,靠在岗职工集资来收点粮食。另一方面,由于小麦、早籼稻价格一路高开高走,保持高位运行态势,粮食市场出现了诸多不确定因素。为规避粮食经营风险,国有粮食企业比较谨慎,不敢贸然行事,宁可少收,甚至不收。
三、基层的建议
经梳理,基层干部职工的要求集中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
(一)要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随着粮食购销市场多元化格局的形成,粮食购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受到严峻挑战,甚至到了举步维艰的境地。要改变这种状况,唯一的出路是深化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力求在体制机制上寻求突破。这就是坚持以市场化为取向,把着力点放在资源整合和资产重组上,在保证国有资产不流失的前提下,实行以股份合作为主要形式的民营化改造,从根本上摆脱体制机制的束缚,真正使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我发展、自我约束、自负盈亏的市场竞争主体。
(二)要营造好的政策环境。基层干部普遍认为,历史包袱沉重,资金严重短缺仍然是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关于历史包袱问题,说到底是“老人”“老债”问题。要消化这些历史包袱,上面没有扶持政策,企业只有靠处置资产筹集资金来解决。而处置资产“门槛”较高,尤其是相关税费不堪重负,导致资产处置了,历史遗留问题仍然得不到妥善解决。关于资金严重短缺问题,这个问题在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储备企业比较突出。在粮食收购季节,看准了市场行情,又有利可图,但没有收购资金,只能坐失良机。
(三)要建立重点项目协调机构。在调研中华苑米业公司、信源工贸公司的负责人反映,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需要协调,为此他们建议市粮食局成立一个重点项目协调机构,协助项目法人单位争取相关政策,协调周边环境,维护企业权益,办理相关手续等工作,使重点项目协调有序推进。
(四)要夯实维护粮油食品消费安全的平台。市粮油质检站被评定为国家区域性质检站后,检测装备、检测手段、检测功能得到了较好改善,其作用日益显现。但人员编制问题、工作经费问题、技术力量不足的问题仍未得到彻底解决。他们建议进一步争取政策,以充分发挥其功能。
四、下一步的工作构想
根据上半年粮食工作运行情况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我们认为后阶段要突出三个重点,加大三个力度。
(一)以创新体制机制为重点,加大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改革力度。当前,深化和推进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改革既是大势所趋,也是人心所向。一方面,近年来国有粮食购销企业通过收缩阵线、减员分流、兼并重组和市场化经营等改革模式的探索,积累了经验,度过了“阵痛期”,具备了深化改革的现实基础。另一方面,随着以粮食购销市场化为取向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政策性“蛋糕”越来越小,尤其是国家实行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以来,粮食购销市场变幻莫测,既加大了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对政策的依赖程度,又增加了粮食经营风险。要使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真正摆脱困境,必须加大改革力度。改革的路径可从两个方面探索。一条路径是“国有民营”。对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使用的有效资产经过评估,采取收取租金的形式租赁给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在岗职工经营。另一条路径是“国退民进”。对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使用的有效资产依据有关程序进行处置,转让给原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在岗职工或社会自然人,实行民有民营。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实施“国有民营”或“民有民营”改制后,可对原企业的“三老”问题比照局直粮食工贸企业的作法,组建一个机构进行托管,人员集中管理,包袱集中消化。
(二)以创新粮食购销经营方式为重点,加大与粮食加工龙头企业和粮食经纪人的合作力度。创新粮食购销经营方式,关键要解决好两个问题。其一,工商联手,优势互补。实践证明,粮食购销市场多元化的格局形成后,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储备企业与粮食加工龙头企业、粮食经纪人之间既是竞争对手,也是合作伙伴,在粮食购销经营中各具优势,有很强的互补性,可以形成粮食收购、粮食储存、粮食加工、粮食销售的产业链条,最终实现互惠双赢。其二、整合资源,拓展市场。建议以实施“放心粮油”工程为抓手,依托国家、省级“放心粮油”加工示范企业和行政村现有的综合服务社,整合农村粮食购销企业的经营门店,以农村市场为重点,在有条件的乡镇建立一个“放心粮油”中心店,发挥农村区域性“放心粮油”集散功能,设立若干个“放心粮油”销售点,实现农村“放心粮油”销售网络与村级综合服务网络有效对接。
(三)以推进粮食产业化经营为重点,加大重点项目协调督导力度。正在实施的樊口国家粮食储备库易地兴建项目、华苑米业的粮食物流基地项目和信源粮食工贸的鱼面加工项目是“十二五”粮食行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对上述重点项目遵循“政府推动、政策引导、市场运作、企业主导”的原则,建立“四项机制”,加大协调、督导力度。一是建立重点项目协调机制,对每个重点项目都组建一个强有力的工作专班,具体负责相关事宜的协调、相关手续的办理。二是建立重点项目领导挂点责任机制,一个项目有一个领导负责,全程抓落实,一抓到底。三是建立重点项目例会机制。随时掌握项目进展情况,适时制定项目建设的具体措施,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四是建立重点项目跟踪督办机制,明确项目每个时段的工作重点、工作内容,并进行细化、量化,定期评估、定期考核、定期通报,使项目建设有条不紊地扎实推进。
网站地图 网站标识码:4207000041 ICP备案:鄂ICP备05017375号 ![]() 主办单位:鄂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地址:鄂州市鄂城寿昌大道47号,鄂州发展大厦7-9楼 联系人:陈飞 联系电话:027-608304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