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10年以来,遵照省粮食局对粮食工作重点问题开展调查研究的有关文件和会议精神,市粮食局领导挂帅,组成若干调研专班,围绕我市推进“四个一批”工程建设、粮食现代物流体系建设、国有粮食企业改革、粮食生产及购销、军供工作等专题开展了调研,并形成了调研报告。此前,有关推进“四个一批”工程建设的调研材料已经刊发,根据局领导意见,现对其他课题调研材料陆续刊发,供基层粮食部门参考。
我市粮食仓储设施和粮食
现代物流体系建设的现状及对策建议
鄂州市粮食局调研组
一、粮食仓储设施现状
截至2010年9月底,我市共有承担粮油储存任务的国有独资(控股)粮食企业6家,其中粮食购销企业4家,粮油储备企业2家,库点37个,粮食仓库139栋,库容量10.4万吨;储油罐10个,总罐容1.4万吨。粮油仓库及配套设施占地面积约30万平方米,其中主要附属设施罩棚1255平方米,地坪6.2万平方米,粮食常年库存量约10万吨。拥有泊位1个,配备谷物冷却机2台,通风机78台,输送机4台,移动式设备2台,清理设备22台,汽车衡2台,检化验设备82台(套)。有5.35万吨仓容装备有环流熏蒸系统和微机测温系统;有6万吨仓容装备了机械通风系统,为正确执行国家粮食购销政策,保障粮食储存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
从总体上看,我市国有粮食企业尽管具有10.4万吨的粮食储存能力,但存在仓库质量差,布局分散、结构失调、中心粮库或骨干中心粮库缺失等突出问题,与粮食现代物流体系的要求相距甚远。
一是仓房超过使用年限,陈旧老化。在全市国有粮食企业现有的10.4万吨库容量中,上世纪80年代前建造的库容量达3.47万吨,占总库容量的33.4%,且都集中在粮食主产乡(镇)。这些仓库不仅规模小,条件差,而且大部分超期“服役”,加之受财力限制,维修资金投入不足,普遍存在上漏下潮、门窗破损、墙体断裂下陷等问题,给粮食安全储藏埋下了隐患。
表一:全市粮食仓储设施建设年限情况表
建造年代 |
栋数 |
库容量(吨) |
占总库容量的% |
合 计 |
139 |
104023 |
100% |
上世纪50年代-70年代 |
39 |
23830 |
22.9% |
上世纪80年代 |
25 |
10910 |
10.5% |
上世纪90年代 |
65 |
51093 |
49.1% |
2001年以来 |
10 |
18910 |
18.2% |
二是结构简陋,建造标准过低。我市现有的仓库均为平房仓。按仓顶结构大体分为瓦木结构、钢架结构和钢砼结构三种类型。在139栋仓库中,属瓦木结构和钢架结构的高达117栋,库容量占全市总库容量的71.5%。属钢砼结构的仅为22栋,库容量只占全市总库容量的28.5%。由于结构强度低,不仅密闭、保温、隔热性能差,而且难以抵御风雪、地震等恶劣自然灾害。
表二:全市粮食仓储设施仓顶结构情况表
仓顶结构 |
栋数 |
库容量(吨) |
占总库容量的% |
合 计 |
139 |
104023 |
100% |
瓦木结构 |
90 |
60599 |
58.3% |
钢架结构 |
27 |
13724 |
13.2% |
钢砼结构 |
22 |
29700 |
28.5% |
三是布局不合理,规模不大,过于分散,结构性矛盾突出。我市现有的仓库,尤其是农村粮食购销企业的仓库基本是计划经济时期建造的,富有浓厚的行政区划色彩,其显著特征是点多面广,规模不大,零星分散。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其一,同一区域仓储布局不均衡。有粮源的乡(镇)仓容紧张,无粮源的乡(镇)仓容闲置。其二,仓容分散,没有形成规模。譬如,鄂城区粮油购销公司1万吨的仓容,分布在8个站点;华容区粮油购销公司的1.68万吨仓容,分布在14个站点;梁子湖区粮油购销公司的1.3万吨仓容分布在10个站点。由此计算,4个农村粮油购销企业分布在36个站点上的112栋仓库,还不及樊口粮库一个库点的库容量。其三,仓容闲置浪费。尤其是边远地区的仓库几乎无粮可收,无粮可存。即令偶尔收一点粮,也仅仅是起一个临时中转作用,基本是闲置。
表三:全市粮食仓储设施区域布局情况表
区域名称 |
栋数 |
库容量(吨) |
占总库容量的% |
合 计 |
139 |
104023 |
|
鄂城区公司 |
15 |
10000 |
9.6% |
华容区公司 |
42 |
16850 |
16.2% |
梁子湖区公司 |
33 |
13000 |
12.5% |
利农公司 |
22 |
6300 |
6.1% |
樊口粮库 |
27 |
57873 |
55.6% |
四是库容相对不足,收储矛盾将逐渐显现。在调查中,我们通过对全市近5年(2005-2009年)的粮食生产能力、粮食收购总量和国有粮食企业的粮食库存量进行测算后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我市国有粮食企业的储存能力在近年内将受到严峻考验。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市粮食总产量常年保持在35万吨左右,全社会常年粮食收购总量在13万吨左右,其中国有粮食企业常年粮食收购量在8万吨左右,常年粮食库存量在10万吨左右(包括各级专储粮)。而我市国有粮食企业现有的仓容在不考虑粮食增产,国家粮食宏观政策调整,扩充地方专项储备等诸多因素的前提下,充其量只有10.4万吨粮食储存能力,收购与储存处于紧平衡状态。因此,兴建、扩建、维修改造仓容,整合仓储资源,提高仓容利用率迫在眉睫。
二、推进粮食仓储基础设施建设和粮食物流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工作措施
粮食仓储设施是粮食现代物流体系建设的重要基础,是实施粮食宏观调控和落实粮食行政首长负责制的基本载体,是服务"三农"、实现粮食安全的重要保证。加强粮食仓储基础设施建设和粮食现代物流体系建设,对于促进粮食生产发展,保护农民利益,增强粮食宏观调控能力,保障粮食安全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省粮食局、省财政厅和省发改委于2009年11月印发的《湖北省中心骨干粮库建设改造规划》,勾画了我省未来几年粮食仓储基础设施建设和粮食现代物流体系建设的框架。我们认为,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指导性和操作性,为建立和完善地方粮食仓储设施体系,提升粮食仓储设施现代化水平,促进地方粮食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基于这一认识,我们在深刻领会《规划》精神,认真研究分析我市粮食物流现状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推进我市粮食仓储基础设施建设和粮食现代物流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及工作措施。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和《湖北省中心骨干粮库建设改造规划》要求,遵循"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立足长远、科学设计,节约资源、注重效益,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以充分利用现有仓储资源,盘活仓储存量,提高仓容利用率为立足点,以中心骨干粮库建设为重点,新建与改造并举,为增强粮食宏观调控能力,保障粮食安全,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粮食经济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二)发展目标
根据我市粮食仓储设施的现状,结合粮食生产、粮食流通对仓储设施的需求,从现在起到2015年,将抓住国家和省大力发展粮食现代物流产业的机遇,把"一主三辅"作为粮食现代物流体系建设的总体发展目标。即,建设好樊口骨干库,规划好鄂城、华容、梁子湖三个区级中心库,利用好乡(镇)收纳库,构建以市级骨干粮库为主体,区级中心粮库为支撑,乡(镇)收纳库为基础的粮食物流网络。力争到2015年,使全市国有粮食企业的有效仓容达到15万吨,其中达标仓容量达到90%以上,基本形成与政府职能相适应,与现代物流基础设施相配套,与区域性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相对接的较为完善的粮食仓储基础设施体系。
(三)主要任务
为实现上述目标,未来几年,我市粮食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任务概括起来讲就是做强骨干、夯实基础、提升功能、形成网络。具体来讲就是鼎力建设好市级骨干库,增强其保障功能;着力规划好区级中心库,增强其调控功能;努力利用好乡(镇)收纳库,增强其服务功能。
一是鼎力建设好骨干库,增强其保障功能。这里所称骨干库就是"鄂州粮食现代物流中心",项目法人是樊口国家粮食储备库。该项目作为市政设施建设规划内拆迁项目,自2008年以来,一直受到省粮食局和市政府的高度关注。省粮建办已拨付项目建设专项资金300万元,市政府已拨付建设专项资金125万元,并在老库区的土地转让,新库区的土地征用以及相关规费的征缴上给予了大力支持。该项目计划总投资5800万元,兴建仓容5万吨,规划占地113亩。按照"整体规划、合理布局、量力而行、分步实施、注重效益"的思路和"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管理"的要求,已完成土地规划、环评、平面设计等前期工作。该项目竣工后,将成为我市乃至鄂东南地区辐射面广、带动力强,集粮食储备、购销、应急、信息于一体的现代粮食物流中心,将为实现国家粮食安全起到积极的保障作用。
二是着力规划好区级中心库,增强其调控功能。遵循"一县(区)一库"原则,我们将根据鄂城、华容、梁子湖三个县级行政区的粮源、交通、仓储设施、人口要素等客观条件和现实基础,本着充分利用现在仓储设施资源,最大限度节省投资,提高投资效益的精神,采取行政区划和经济区划相统一,改造与扩建相结合等形式统筹规划,科学布局。初步设想是利用现有仓储设施和土地资源在鄂城区的杜山镇东港村,在华容区的段店镇,在梁子湖区的太和镇各建一座容量为1万吨的中心库,逐步形成区域性粮食物流体系,增强其应急调控。
三是努力利用好乡(镇)收纳库,增强其服务功能。遍及乡村的基层粮库,既是我市国有基层粮食购销企业的宝贵资源和赖以生存的重要基础,也是粮食现代物流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一定程度上讲,它们在服务"三农",促进粮食经济发展中起到不可替代和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为此,我们将按照一个粮食主产乡(镇)建一个收纳库的思路,对交通便捷,粮源丰富,基础设施较好,单个院落的库容量达到2000吨规模的,通过少量的投入维修改造成收纳库,增强其服务功能。
(四)工作措施
推进粮食仓储基础设施建设和粮食现代物流体系建设的关键是要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问题。尽管在这方面我们做过一些尝试,作了较大努力,但资金问题仍然是制约粮食现代物流体系建设顺利实施的"瓶颈"。为此,我们将加大措施,破解建设资金难题。一是借助政策,争取资金。应该说,就粮食仓储基础设施建设和粮食现代物流体系建设问题,国家、省和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我市也分享到了政策的阳光。我们将不懈努力,抢抓机遇,争取分享到更多的政策"蛋糕",使我市的粮食物流项目建设顺利实施。二是拓宽渠道,融入资金。最近国务院出台了36条鼓励民营资本进入法律未禁入行业的政策措施,标志着民营资本新一轮投资热潮已经到来。我们将以此为契机,汲纳民间资本和社会经济组织融入粮食物流体系建设。三是盘活存量,筹集资金。由于我市粮食仓储基础设施布局不合理,存在结构性矛盾,因此,导致仓储资源的闲置。在闲置的仓储资源中既有设施较好的,也有无使用价值的,具有一定的筹资潜力,拟采取租赁、转让等形式予以盘活。对虽基础较好、设施较完备,但使用率较低或者长期闲置,且地处偏僻的仓储设施租赁给社会自然人或其它经济组织兴办二、三产业。对建设年限较长,超期"服役",破损严重,没有维修利用价值,但地处集镇,交通条件较好的仓储及附属设施或采取整体转让或合资的形式进行房地产开发。所得收入实行统一管理,专户储存,重点用于骨干主体库、中心库建设和基层收纳库的维修改造。
三、推进粮食仓储基础设施建设和粮食物流体系建设的建议
我们认为,粮食仓储基础设施和粮食物流体系建设能否顺利实施,政府重视、部门协调、上下联动、政策扶持是关键。为此建议:
(一)建立粮食物流项目责任目标考核机制。粮食物流设施作为实施粮食宏观调控和落实粮食行政首长负责制的基本载体,作为服务"三农"、确保粮食安全的基础,是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的共同责任。因此建议把粮食仓储基础设施建设和粮食物流体系建设目标作为粮食行政首长负责制的内容之一,对地方政府行政首长进行考核,并以省政府的名义对重点粮食物流项目的落实情况、进展情况定期进行通报,以此形成政府推动、部门配合,全力推进的态势。
(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调整资金匹配比例。按照(鄂粮食文[2009]152号)文件和《湖北省中心粮库建设改造项目管理办法》规定,粮食仓储基础设施建设或改造以项目所在企业投资为主,中央和省级财政适当补助。对此,基层粮食企业,尤其是粮食购销企业的负责人觉得以企业投资为主来建设或改造粮食仓储设施难度较大。他们认为,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服务主体是种粮农民,从某种程度上讲是替政府履行保护种粮农民利益,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职能。而粮食仓储基础设施恰恰是履行上述职能的载体。在现行的粮食流通体制下,国有粮食企业全面推向了市场,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除了靠微薄的政策性补贴维持生计外,没有任何资金来源,根本拿不出钱来建设改造粮食仓储设施。为此,他们要求:其一,比照国家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技改贴息的办法,对由企业承担的建仓资金给予贷款支持,并按贷款额度予以贴息。其二,适当调整中央和省级仓库建设维修资金补助比例,将现行的补助标准由50%调整到80%。
(三)夯实基础,投入一定资金对基层仓储设施进行维修改造。不可否定,国家集中资金建设改造中心骨干粮库,符合构建大市场、大流通的粮食物流体系要求,但基层粮食购销网点的仓储设施作为粮食现代物流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能成为被遗忘的角落。失去基层粮食购销网点这个基础,所谓粮食现代物流体系建设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建议投入适当的资金,对基本完好、尚可利用的基层粮食仓储设施进行维修、改造,以强基固本,促进粮食经济可持续发展。
参与调研人员:周劲忠、郭湘霖(执笔)、肖文霞
网站地图 网站标识码:4207000041 ICP备案:鄂ICP备05017375号 ![]() 主办单位:鄂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地址:鄂州市鄂城寿昌大道47号,鄂州发展大厦7-9楼 联系人:陈飞 联系电话:027-608304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