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登录    注册           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新闻发布会】增速全国第一!鄂州加快建设国际一流航空货运枢纽

信息来源:鄂州市融媒体中心 日期:2025-04-19

  年初,我省“新春第一会”吹响了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的冲锋号,鄂州聚焦提升开放辐射力,打造新时代“九州通衢”、推动新时代“九州通商”、推进新时代“九州通融”。4月18日,鄂州市举行“加快推进‘两区一枢纽’建设为湖北‘建成支点’贡献鄂州力量”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一场),介绍“聚焦提升开放辐射力,加快打造花湖国际自由贸易航空港”,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国际一流航空货运枢纽建设全面提速


  鄂州市依托亚洲首个专业货运枢纽机场——花湖国际机场,持续提升航空物流能级。

  2024年,鄂州花湖国际机场货机起降超3万架次,全国第3;货邮吞吐量达102.5万吨,全国第5,增速全国第1。2025年截至4月16日,累计开通货运航线95条(国际38条、国内57条),形成覆盖全球五大洲的航空网络。通过引入比利时ASL航空、格鲁吉亚卡麦柯斯航空等货运航司,以及货代企业,构建起以顺丰航空为龙头的航空物流产业集群,枢纽集聚效应日益凸显。

  在货源组织方面,定制化服务省内重点外贸企业,推进武汉都市圈航空货运一体发展。建成投用光谷城市货站,实现“一站对两场(天河、花湖)、两场互通”,多措并举有效聚集省内货源,促进“鄂货鄂运”。组织赴巴西等国开展对接合作。与智利达成车厘子和三文鱼进口协议,在乌干达首都坎帕拉保税区设立了鄂州第一家海外仓。

  集疏运体系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加快建设武汉都市圈“三横三纵”路网,稳步推进鄂黄第二过江通道(燕矶长江大桥)、机场高速二期、花湖机场铁路联络线等重点项目建设,加大燕矶港、三江港等港口开发力度。当前,鄂州正以花湖国际机场为核心构建“空铁水公”多式联运集疏运体系。

智慧口岸建设领跑全国

  作为全国智慧口岸试点,鄂州花湖国际机场全面实施“7×24”小时通关服务,出口通关时间0.33小时,进口整体通关时间4.7小时,进港货物分拣理货时间5小时,均处于全国前列。实行快件“分类分区”监管,处理效率提升30%。

  鄂州花湖国际航空货运枢纽平台上线运行,通过“一个标准接入、一个窗口对外、一个平台办理、一个系统管理”,实现航空物流信息集中、服务整合、业务协同、数据留存。 口岸功能持续完善,依托“5+1”指定监管场地稳定进口水果、食用水生动物、冰鲜水产品等货物,有效提升了国际航线的回程装载率,丰富了机场口岸的进口商品种类。2024年5月9日,鄂州空港保税物流中心(B型)封关运营,累计实现进出口货值4400多万美元。

  在监管创新方面,建成机场北区全景展示平台和智慧管理平台,运用AR全景可视化技术实现整个园区数据展示、业务场景还原。机场南北区货站通过部署动态尺寸测量设备、PDA系统等智能设备实现货物收运、组板等物流作业无纸化。鄂州花湖国际机场智慧口岸建设初见成效,相关建设成果作为智慧口岸建设典型案例刊登于国口办《口岸简讯》供全国借鉴参考。

枢纽经济区建设开启新篇章

  当前,鄂州市正积极申建国家物流枢纽经济区。同时,加快推动空港综合保税区申建工作。在花湖国际机场北侧筹划建设鄂州空港综保区,拟申报范围1.33平方公里。目前已建成投用了1号公共国际货站、海关查验中心、“5+1”指定监管场地、保税物流中心(B型)。基本建成花湖国际自由贸易中心、跨境电商运营中心、国际快件监管中心、3个国际货站、5个多功能仓储中心、危险品库区。加上正在建设的MRO项目,建成区面积已达1平方公里,基本具备了口岸作业、保税物流、海关查验等功能。

  临空产业集聚效应显著增强。积极探索“产业集聚+物流枢纽”协同发展模式,培育壮大现代物流、航空服务、高端制造、生物健康、电子信息、跨境电商等临空产业。探索打造“航空+低空”物流体系,布局“干—支—末”物流网络,发展无人投送、文旅等多元低空应用场景。

  区域协同发展迈入新阶段。支持天河、花湖国际机场“双枢纽”形成资源共享、运行高效的协同发展模式。推进武鄂黄黄联动,在规划同编、交通同网、科技同兴、产业同链、民生同保上协同发力,着力打造宜居宜业的国际化航空都市。

  今年是支点建设的起步之年,鄂州将认真贯彻全省“新春第一会”精神,乘势而上、聚势而进,聚焦提升开放辐射力,创新务实推动花湖国际机场实现能级跨越,加快打造花湖国际自由贸易航空港,着力打造内陆开放高地的关键支撑。

网站地图  网站标识码:4207000041  ICP备案:鄂ICP备05017375号   鄂公网安备 42070402000199号
主办单位:鄂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地址:鄂州市鄂城寿昌大道47号,鄂州发展大厦7-9楼 联系人:黄娴 联系电话:027-60830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