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鄂州市紧紧围绕优化营商环境“创新年”目标任务,站稳全省第一方阵,积极争当改革“领跑者”,以“小切口”先行先试、敢闯敢试,2022年全省确定的69项先行区改革事项,鄂州市共有14项入选,创造了新高,同时覆盖了所有行政区和国家级开发区,充分展现了“创新年”取得的丰硕成果,持续擦亮鄂州市优化营商环境金字招牌。
一、准入准营更便利,营造高效便捷的市场环境
市场监管部门指导的3项改革有效降低了市场主体准入门槛,极大程度激发市场活力。其中,“企业住所(经营场所)标准化登记”改革促进市场主体登记便捷化、智能化,已发放“标准化地址”营业执照78户。拓展“一业一证”行业领域改革将多个许可证合并为一张行业综合许可证,在2021年19个改革行业的基础上新增了畜牧养殖、粮油店、文具店三个行业,现已覆盖22个行业。建立健全商业秘密保护制度改革通过对企业走访摸底、制作安装制度公示牌、发放指导手册等方式,使企业商业秘密保护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
市行政审批局、市优化办(市发改委)、市市场监管局协同指导的“全面探索市场准营即入制”改革经验被省优化营商环境领导小组单独发文推广,实现承诺即准营,申请材料最多由22份减为1份承诺书,平均办理时限由5个工作日减为1个工作日。
二、应简尽简更优化,营造协同高效的政务环境
市委组织部、市优化办(市发改委)协同指导的“构建优化协同高效的优化营商环境机构职能体系”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机构设置,内设机构职责和窗口职责之间无缝对接,解决来回跑、反复跑、盲目跑问题。
市税务局指导的不动产登记“票税分离”改革,打破“以票控税、凭票办证”的传统模式,建立“以数治税、精诚共治”的新模式,已成功为385户纳税人办理了不动产证书。
市发改委指导的“探索对重点行业从业人员建立个人信用体系”改革,建立了人社、卫健、医保、民政等行业从业人员基础数据库,全部导入市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已采集基础信息6000余条。
市经信局指导的“打造无涉企保证金县市”改革,将涉企保证金由12项减至1项,保留的1项工程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保证金,由金融机构保函方式替代现金缴存,已向31家工程建设单位返还收取的农民工保证金,共计1257万元。
市行政审批局指导的“进一步扩大电子证照、电子签章等应用范围”改革通过设置项目申报自动填单系统,将工程项目申报时间由1小时缩短至3分钟,有效解决了窗口办理排长队问题。
三、执法监管更柔和,营造严宽相济的法治环境
市法院指导的“强化对审判执行案件数据信息与政府网格化数据的共享对接”改革,切实缓解基层法院送达难的问题,依托社区网格员有偿协助送达法律文书,已发起送达事项526件,有效送达447件,送达成功率84.98%,每月减少邮寄送达费用20000余元。
市司法局指导的“扩大包容审慎监管范围,建立不予实施行政强制综合负面清单”改革,采取对包容审慎监管扩容的方式,创新推出“1+X+N模式”(“1”即综合清单,“X”即行政执法部门清单,“N”即配套措施),推行柔性执法。“探索涉企行政执法案件经济影响评估制度”改革,通过对企业采取从轻或减轻处罚、不予行政处罚、催告自动履行或签订执行协议等方式,防范、减少、消除较大经济影响,已开展涉企行政执法案件经济影响评估42次,为企业减免130余万元。
市税务局指导的“深入开展说理式执法”改革,将程式化、强制性的执法过程转变成倾听劝导,2022年累计作出税务行政处罚决定317件,不予行政处罚75户次,其中“首违不罚”69户次。在税务监管领域建立“信用+风险”监管体系改革,畅通税、企、银信息沟通交互渠道,帮助企业以“信”换贷。全市通过“银税互动”累计审批通过纳税人86户,完成授信额度8600余万元,办理贷款7300余万元,有效解决了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网站地图 网站标识码:4207000041 ICP备案:鄂ICP备05017375号 ![]() 主办单位:鄂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地址:鄂州市鄂城寿昌大道47号,鄂州发展大厦7-9楼 联系人:陈飞 联系电话:027-60830400 |